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商会频道: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吉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山西| 辽宁|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台湾|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孔子儒学 >> 学术专家
姜广辉
2015-05-10 11:47:12   编辑;admin  
姜广辉,1948年5月生,黑龙江安达人,研究员。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思想史研究室主任,《中国哲学》主编、《朱子学刊》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著有《颜李学派》、《理学与中国文化》、《走出理学——清代思想发展的内在..

    姜广辉,1948年5月生,黑龙江安达人,研究员。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思想史研究室主任,《中国哲学》主编、《朱子学刊》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著有《颜李学派》、《理学与中国文化》、《走出理学——清代思想发展的内在理路》等。
 

在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历史中,经学一直是社会的指导思想,自《庄子·天下篇》、《汉书·艺文志》以及后世关于经、史、子、集的文献分类等等,有关传统的思想文化的陈述都是以经学为纲统合子学的。后世无论多么伟大的思想家,其影响都是无法与儒家六经相比的。而两千年间的一般知识分子可以不读诸子百家之书,但很少有不读儒家经典的。若一部中国思想史(或哲学史)著作不包括经学的内容,你能说它是信史吗?即以子学而言,中国思想家(哲学家)的问题意识,多是从经学衍生出来的,许多哲学命题所讨论的正是经学中的问题,你如果不懂经学,如何能正确的理解那些命题呢?

然而,经学又确是一门难度很大且很麻烦的学问,陷入其中便难以自拔。许多学者也知道经学在中国思想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但却望而生畏,不敢去碰它,于是避重就轻,单写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编纂在一起而名其为中国思想史(或中国哲学史)。这个工作未免简单了一些。

从事中国经学史研究的也另有其人,最有代表性的前辈学者当推皮锡瑞和马宗霍。皮锡瑞著有《经学历史》,马宗霍著有《中国经学史》。我们对这一类著作也不能满意。此类著作的基本资料和问题意识来自于正史中的《儒林传》以及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孔颖达的《五经正义》、朱彝尊的《经义考》等,将其中有关经学传承演变的资料串在一起,而略以己意评断。这类经学史著作只可视为经学传承史,它的要害是缺少,即关于经学的主旨、关于经学作为中国文化的价值本源的重要意义,未曾有所揭示和阐扬。正如徐复观先生所批评的: 中国过去涉及经学史时,只言人的传承,而不言传承者对经学所把握的意义,这便随经学的空洞化而经学史亦因之空洞化。更因经学史的空洞化,又使经学成为缺乏生命的化石。……即使不考虑到古代传统的复活问题,为了经学自身的完整性,也必须把时代各人物所了解的经学的意义,作郑重的申述,这里把它称为经学思想,此是今后治经学史的人应当努力的大方向。(《中国经学史的基础》,台湾学生书局,1982年版,第208页。)

经之所以为经,就在于它所倡导的价值观。所以经学思想即是关于经学的价值意义的思想,徐复观先生呼吁开展经学思想的研究,并认为此是今后治经学史的人应当努力的大方向。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学术界尚无一部系统完整的中国经学思想史的著作。综上所述,以往的中国思想史(或哲学史)缺少,即经学,而以往的中国经学史又缺少,即价值和意义,因此要想写一部有的中国思想史(或哲学史),须先写一部有的中国经学思想史。我们应该丢掉东施效颦式的思想方法,写出透着中国精神的思想史和哲学史,即以意义的信仰为本质特征的中国思想史和哲学史。


 

上一篇:杨朝明 下一篇:杜维明
分享到QQ空间
相关文章
 
  已有(0)条评论
 
 
账号: 密码: (注册 | 登录)  验证码:
 
最新文章 热门点击
图片新闻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中心 | 合作伙伴| 收藏本站

大众文化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版权属于大众文化网所有。用户仅可为个人的非商业使用,下载或打印网页上的内容摘要

未经大众文化网书面许可,严禁以摘编或任何类似方式转载网站内容。合作:dzwenhua@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2022 大众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