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商会频道: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吉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山西| 辽宁|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台湾|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非遗传承
永登: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何家营滚灯濒临失传
2015-05-12 10:10:38   编辑;admin  
何家营滚灯传人朱国顺 受经济条件制约、表演后继乏人等影响,有着900多年历史的永登传统社火、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何家营滚灯已经濒临失传境地。记者日前在甘肃永登县何家营采访时,传承人朱国顺告诉记者,因为缺乏启动资金、加上参与表演的年轻人越..
 
何家营滚灯传人朱国顺
 
      受经济条件制约、表演后继乏人等影响,有着900多年历史的永登传统社火、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何家营滚灯已经濒临失传境地。记者日前在甘肃永登县何家营采访时,传承人朱国顺告诉记者,因为缺乏启动资金、加上参与表演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何家营滚灯已经好几年没有组织过表演了。和村里的大多数老人一样,朱国顺担心的是如果再不想办法进行保护和拯救,随着一些老艺人的相继离世,这个永登县独有的传统社火过几年很可能会失传。
 
      A
 
      滚灯历史
 
      永登县中堡镇何家营村位于县城西边5公里处的庄浪河西岸,这里地势平坦、视野开阔,农业生产历史悠久。据当地史料记载,何家营这个地名是因西夏曾在此设营而得名。据永登县文化馆研究人员介绍,何家营社火表演年代久远,至今还保留着很多传统的表演形式,硬狮子舞、太府灯、滚灯等项目具有典型的民族风味和地方特色,是永登社火中延续较完整的民间传统项目。与其他地方相比,最具特色的是滚灯表演。
 
      据了解,滚灯表演是北宋年间从陕西传入,一直在何家营等地流传,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社火中的滚灯数量不等,旧时有36盏,72盏等,据何家营当地老人介绍,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最红火时滚灯数量达到了108盏之多。表演者着古装,扮成历史人物,按照一定的阵图分摆阵、巡阵、撤阵三个阶段进行表演,动作以走、跳、举、滚为主,布局严密、节奏快变化多,场面十分壮观。
 
      2011年,何家营滚灯被列入甘肃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B
 
      尴尬现状
 
      和大多数传统社火一样,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何家营滚灯也渐渐处于没落的边缘。“滚灯虽然历史悠久,但现在处境越来越不好了。”今年68岁的朱国顺老人是眼下何家营滚灯的传承人,对于何家营滚灯的现状,老人心里有很多话要说。“年轻人不喜欢,老年人又舞不动了,这两年连最小的36盏灯阵法都凑不起来了。”地处县城附近的何家营村,村里的年轻人基本上都去城里或县城打工,到年底时组织社火表演时参与的人越来越少。
 
      除了年轻人对传统社火的排斥之外,在何家营村党支部书记苟金峰看来,最关键的制约因素还是缺乏资金。“村里没有任何资金来源,要组织一场像模像样的社火表演,没有钱几乎寸步难行。”苟金峰告诉记者,何家营滚灯因为演出人员多,除了只做灯具的花销外,仅演出服装一项一年下来也得用好几万元。每到腊月的时候,村里的老人们都盼望着能够把社火组织起来,但到最后都是因为没有钱而停了下来。
 
      C
 
      濒临失传
 
      朱国顺告诉记者,因为缺乏资金,滚灯制作和演出难以启动,再加上现在的年轻人对本土文化的淡漠,使得何家营滚灯后继乏人。因为滚灯表演的大多数阵法都是通过一代代艺人的口传身授得来的,随着村里仅有的几位老艺人和热心人年龄增长或离世,他们所掌握的一些滚灯表演中的阵法套路因无法传承而失传,据他了解这几年已经有几套阵法失传了。因为设备老化严重,一些器乐演奏也渐渐失去原有的韵味。
 
      “看着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东西在一天天消失,想起来都感觉特别惋惜。保护传统文化不能仅靠一人一时之力,而是一项长期的、全社会都来参与的系统工程,希望更多的人关注传统文化,关注何家营滚灯的现状,让这个古老的艺术形式等够保留下来。”朱国顺说。兰州晚报记者瞿学忠文/图
 
      相关链接
 
      滚灯由灯和支架两个部分组成。灯呈圆球形,灯罩分内外两层,外层直径约40厘米,内层略小。用透亮白纸糊成。里层中间设有搁置点燃蜡烛的地方(如今多改设为电灯泡)。灯罩外层可以转动,上面还贴有简洁明快的剪纸图案和彩色纸穗。这个双层圆形灯,装置在一个宽约0.45米、长约1米,H形木架的前端。圆球形的外灯罩,可以绕灯架上的曲轴做360度的转动,故名曰“滚灯”。
上一篇:靳明堆绣展开幕 业内人士为非遗发.. 下一篇:体验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项目制作 闵..
分享到QQ空间
相关文章
 
  已有(0)条评论
 
 
账号: 密码: (注册 | 登录)  验证码:
 
最新文章 热门点击
图片新闻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中心 | 合作伙伴| 收藏本站

大众文化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版权属于大众文化网所有。用户仅可为个人的非商业使用,下载或打印网页上的内容摘要

未经大众文化网书面许可,严禁以摘编或任何类似方式转载网站内容。合作:dzwenhua@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2022 大众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