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商会频道: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吉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山西| 辽宁|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台湾|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家 >> 艺术家资讯
《中国文艺家》访谈:当代油画家李兴
2015-11-17 11:32:36   作者;《中国文艺家》编辑杜一璠  
李兴,现任天津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助理、视觉艺术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已经年过不惑的他从容淡定,纯粹质朴,简单中透着学者所特有的睿智。研究方向也从关注东西方文化元素对个人艺术样式与创作的影响转到关注人的生存与精神状态以及自我文化精神的重塑..


 

    李兴,现任天津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助理、视觉艺术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已经年过不惑的他从容淡定,纯粹质朴,简单中透着学者所特有的睿智。研究方向也从关注东西方文化元素对个人艺术样式与创作的影响转到关注人的生存与精神状态以及自我文化精神的重塑。他通过持之以恒的思考、画画,为其艺术创作和今天的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曾参加过多次展览并获奖,大量作品为艺术机构、藏家收藏。
    李兴多次参加天津油画双年展,曾赴德国、比利时、香港等地举办中国当代油画展。2008 年,在“第三届中国钢笔画展”中获银奖,同时参加“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天津展。2012年,于山东烟台举办个展“风—景 李兴油画作品展”。2013年,于北京举办“别样情怀——李兴、田艳油画双个展,并在“绚丽年华第六届全国美育成果展”荣获一等奖;同时在“天津市第八届青年美展”获金奖。2014 年,荣获“国产少儿精品节目及优秀国产动漫奖励扶持项目”三等奖。2015,在北京·国子监博物馆举办的“世纪青春”中俄青年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美术作品联展。




李兴-海—布面油彩

 
    《中国文艺家》:请问您是如何看待艺术的?请您谈谈艺术与精神世界的关系。

    李兴:艺术不是对生活场景的复制或再现,而是经过艺术家的头脑过滤,以某种适当的媒介与方式展现出来的,具有这个艺术家独特的审视、思考、表现角度与印记。真正的艺术家一定是“生活在一个自我虚构的世界中”,并以一定的方式和渠道与现实世界进行交流。
    因此,我的作品一直以来坚持将自己对生活的认知与思考放入其中,并试图以最个人化的方式进行表达与表现。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桃花源”,并逐步建构,以使自己的内心逐渐强大、纯粹,这种强大与纯粹也会逐步影响世人。
    艺术是精神世界的物质显现,而此种物质又彰显着人的精神世界。康定斯基说过:“艺术所从属的那种精神生活是产生艺术的最强大动力之一。”而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家的精神活动的物质化存在,以非常特殊的方式记录下艺术家对他所从属的时代及其个体生命体验的思考与行动,而此种物质化存在也必然带有深深的历史印记与艺术家个体投注的鲜明印记。
    瓦尔特·本雅明曾言:“无论有机界还是无机界,处处都有精神的表达,因此处处都有语言”。精神表达究其最内在的本质而言只能被理解成一种“语言”,换言之,任何一种“精神实体”都必然有种与之相应的“语言实体”来表达它。当今的艺术手段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尽皆粉墨登场。虽然架上绘画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依然作为一种“语言实体”表达着与之相应的“精神世界”,但在世界的艺术范围内,已经渐渐式微,因此坚持绘画的可能性与乐趣越发显得“英雄”。精神本身是个抽象的词汇,而其通过某种艺术的形式呈现出来,便带有了一定的可视性与可读性,这种物质媒介的可视性与可读性通过某种外在的形式达到对精神世界的启迪与开示,并逐步提高精神显现的品质与力度。
    在生活的基础上逐步抽离出精神,并以此种精神对生活进行思考与判断,需要一个从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的,或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在当下繁复而又充满诱惑的生活中保持清醒判断与独立思考是难之又难的。因此,个人精神世界的构建才愈发显得曲折而有意义。对绘画而言,中国唐朝的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至理名言。绘画通过形象、色彩、语言等物质形式内敛着艺术家的个人精神活动的轨迹,并透析出那个时代的文化信息。




李兴-龙脊 布面油彩 2014

 
    《中国文艺家》:请您谈谈当今艺术所面临的问题及意义。

    李兴:当代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变,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资讯袭扰与各种诱惑,生活突然间变得平面化和快餐化,艺术也忽然间被消费了,对生活与艺术作出清晰准确的判断似乎非常奢侈与艰难。物质所显现的普遍精神的渐渐缺失,其恶果正被物质自食,使得物质极度繁荣泛滥,也使得对生活有明确指导意义的主体精神与客体存在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而社会生活中的个体存在也渐渐变得不明确起来,个体面目的模糊随之带动出群体存在的混乱与无序。
生活在这个昼夜轰鸣飞速运转的时代机器中的人们,越发难以对生活做出准确的判断,而这架机器的运转所带来的巨大能量渐渐地消耗掉人们的理性,生活变得越来越繁杂与无意义。因此,在当下进行理性思考愈发显得弥足珍贵。于“墨海中立定精神”既是一种胸怀,一种眼界,一种胆识,也是一种基于现实而又远远超越现实的精准文化判断。因为艺术不仅仅是现实的反映,更多时候是超越现实的,站在一个历史和文化的高度与角度。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杰出大师的卓越贡献,在诸多方面给后世以灵感,于是昔日的寓言与神话变成今日的现实,曾经的孤独与煎熬变成今日的辉煌与荣耀。




李兴-岁月如歌,布面油彩2012

 
     《中国文艺家》:请您谈谈艺术家的使命。

    李兴:曾几何时,“使命”一词变得陌生了,这一带有强烈乌托邦精神与现实宿命感的词语消失了!“知识分子”这一肩负文化批判与建设责任的群体的人文精神日渐失落,消费主义日甚一日。文化史角度的世俗主义一直左右着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脉;当代社会中对文化理想与人文价值的关怀和构建总是被实用主义所冲击。依照苏格拉底的说法:未被反省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知识分子应当重塑理想,在反省自我的同时亦须对大多数人的境况进行思考与引领,承担起文化构建与人文思考的使命。
    《桃花源里的歌声》系列,画中的人物被拉长变形,显得不尽是现实中的人物,从而带有了某种精神层面的象征意味;场景也都是经过意象化或半抽象化处理的,从形式到色彩均与现实中的相去甚远,从而将观者引领到一个“桃花源”。“知识分子”守望或向往生活在“桃花源”这片净土,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也许这世界只存在于精神层面。但在此,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并通过对自我人格的塑造来达到对整体知识分子文化人格的塑造与提升。
    艺术带给人的不仅仅是精神的愉悦与鼓舞,同时能带给人精神的拷问,给黑暗中的灵魂以慰藉与指引。此刻,理性的光芒通过艺术这一物质的形态照耀进现实的物质世界,在理性与现实之间流连并完成超越。理性的品质与高度取决于对生活审视与思考的角度与深度,以及物质传达的精准与完善程度,因此,对物质传达的技术要求亦是非常之精的,物质手段的丰富与提升使对精神的表达更加自如。而“由技入道”即是通过对“技术”的追问与提升进入“道”的层面,而非单纯的炫技。而后理性精神又反过来指引并纯化物质的发展,艺术家在此通过对技艺与自我的把握与完善,完成对整体文化精神的改造与构建。




上里50X60cm2012

 
    《中国文艺家》:您是如何思考艺术表现与现实的对应的?

    李兴:中国历代的知识分子(古代称之为文人),一直怀着“兼济天下”和“独善其身”的双重理想。而大多数文人由于种种原因并不能真正实现“兼济天下”的理想,于是他们转向了“独善其身”:遁迹山林、归隐田园、著书立说、开馆授徒、寄情书画……远离庙堂,游弋于他们心目中的“江湖”——桃花源。这是一个中国历代文人向往的乌托邦色彩的理想净土。
而由于人性的贪婪与虚妄以及当代俗世红尘的巨大诱惑,大多数知识分子已经从那样的纯洁与高尚中堕落,落入这灯红酒绿的凡尘。享受世俗快乐的同时,也时刻忍受着精神家园渐渐崩塌的煎熬。而一小部分文化精英并不甘于混同于这俗世,却又不能到达“桃花源”这样的精神彼岸,因此,在理想与现实的往返与折射中一次次地超越自己。
    我近期绘画作品全部围绕“当代知识分子”这一主题展开。桃花一方面代表理想中的净土——桃花源;另一方面,桃花有桃色、情色的意味。红尘中的知识分子大多是在享用着这俗世的快乐,沉湎其中,在幽暗或清丽、冷静或神秘的假象的情景中试图寻找着,同时也迷惑着。画中人物持有象征革命的红旗、具有引导隐喻的著作、或带有历史痕迹的某种偶合的境况中处于不同的位置,试图同时也是努力地将某种可以传承的东西继续下去,这有某种暗示性的发现、指导、继承的心理意义。再有,人物沉浸在桃花源的意象中,仿佛真正脱离了生活的羁绊与纷扰,而只生活在精神的某个层面,他们只是与自己的精神领域发生各种各样的“故事”。
 
    《中国文艺家》:您如何理解风景画创作的美学表达?

    李兴:在风景作品中,我一直秉承着传达一种“山水精神”,拒绝做场景式的陈述。中国传统绘画体系里本没有“风景”一词,与西方绘画体系里的“风景”大致相对应的是“山水”,这似乎是题材方面的词义差别。然而,中国的“山水诗”“山水文化”“山水精神”,自魏晋始,便是追求一种精神化的自我修习的人格体现,一直到唐宋元时期的山水艺术的形成与发展至高峰,遂将“山水”定格为精神层面的文化与艺术体现。在此,精神化的“山水”完全实现了对物象化“风景”的超越。
将“风景”作为“山水”来看待,将物质存在层面的物象进行 “形而上的” 理解与重构,将具体的内容延伸到一个新的层面,而后再进行自我情节与样式的虚构,给人以瞬间幻象的直觉和真实感受,在凝望静思中等待灵感火花的闪现,营造出宁静和深邃,体现着对自然事物的别样艺术表现,正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尽管西方的“风景”题材绘画也多有表现作者主观情感的作品,中国艺术观关照下的“风景”,其“山水”精神一直是画家所要力图表现的,其画面结构早已迥异于传统山水的审美法则。“风景”中少了许多所谓的“当代”羁绊和“生活”干扰,变得更加简单纯粹,更似虚空灵境,透露出经过思想过滤的微芒,使人更容易沉寂下来,静观物象与返照自身,而不仅仅寻找所谓“中国的”或“民族化”的样式与“笔墨精神”。因而,“山水”化的风景,在当今艺术的纷繁与多变中,更能贴近人心中的自然与真实,从而更加具有了“自然”的气象。
    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自然风景,如何取舍,寻找符合自己美学表达的元素进行组接,从而进行主观意象化的处理,同时又要注重物象的“神”的传达,是一件颇费心思而又令人神驰的事。此时,需要极强的画面掌控能力,而那已经深入骨髓的“山水精神”,便会像晨雾散尽般渐渐从画面中显现出来。



李兴-浪漫骑士NO1.布面油彩2009

 
关于油画创作

    李兴是个充满理想的油画家,如他的油画作品《浪漫骑士NO.1》(2008年作)、《浪漫骑士NO.2》(2009 年作)、 《西出阳关》 (2008 年作)、 《桃花源里的歌声NO.2》2011、与《岁月如歌》2012-2013,等人物题材的作品,都是在营造一个自我心理的情境。在此情境中,虚设的“知识分子”依旧沉浸在自我的“精神家园”,孤独、沉思、独立、平静和深邃。被拉长的人物更加清晰夺目,富于浪漫,也更具有某种精神意义。似在指引他人,给人以思考与启迪;又似在指引自己,使自己的艺术与文化思考更加坚定。
    李兴表示,艺术是超现实的一种东西,更是现实的某种提炼、夸张和放大。在当今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大背景下,各种文化间更多地表现为融合与发展、传承和创新,而所谓的现代与传统,其实是一脉相承的,何以好的作品仍能辉煌至今,正是因为其已经超越了时代的羁绊,成为世人的精神家园。作品中超越现实的幻象,豪放与细腻兼收的用笔,深沉而绚丽的色彩,被抽离了某些物质属性的人物,加上独具个人思考的图式,作品中蕴含凝重而强大的气场,狂野中又有直面冲天的呐喊,平实、沉静而又孤独的思考。画面张扬备至,而形色与情致之间却如此协调、纯粹,折射出70后的生活和情感状态。
    李兴在作品里将他对生活的思考、艺术的理解、自我文化品格的塑造,以绘画的方式一点一滴记录下来,这些心理景象被油画家表现得淋漓尽致。那是画家自我反思后产生的艺术激情和深刻思考的硕果,观赏后令人深思不已,放大了观者的想象空间。
上一篇:戴帆:对空间的再造 也是对身体的.. 下一篇:浅谈黄伟的当代书法
分享到QQ空间
相关文章
 
  已有(0)条评论
 
 
账号: 密码: (注册 | 登录)  验证码:
 
最新文章 热门点击
图片新闻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中心 | 合作伙伴| 收藏本站

大众文化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版权属于大众文化网所有。用户仅可为个人的非商业使用,下载或打印网页上的内容摘要

未经大众文化网书面许可,严禁以摘编或任何类似方式转载网站内容。合作:dzwenhua@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2022 大众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