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商会频道: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吉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山西| 辽宁|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台湾|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家 >> 艺术家资讯
专访范扬:吾传统之道一以贯之
2016-08-26 11:14:56   作者;大众文化网  
  “我感觉自己就好像一个井喷一样,不断地在涌现,新题材、新方法、新的对象、新的画法,大的小的、工笔的写意的,从小草虫一直能画到天上。”谈及近年的创作,范扬兴致很高,保持旺盛的创作欲和好奇心是一个艺术家的理想状态。 范扬   范扬是..

  “我感觉自己就好像一个井喷一样,不断地在涌现,新题材、新方法、新的对象、新的画法,大的小的、工笔的写意的,从小草虫一直能画到天上。”谈及近年的创作,范扬兴致很高,保持旺盛的创作欲和好奇心是一个艺术家的理想状态。




范扬
 

  范扬是接受传统中国画教育走出的艺术家,因此对于延续这条中国画的传统文脉他始终有一种责任感,坚持在中国最精粹的文化这条线里走下来,正如他说的“所谓吾道一以贯之”,传统艺术的精华才是立足之本。从“师古人”到现在的“师造化”,皖南湿润的山岚雾气,北方山村的遍地秋色,从盆中小景到等大的真牛马,在范扬的画里都能找得到,在他看来,在自然中讨生活,需要重视写生,强调在大自然中的感受和领悟,然后实实在在的放在画里。所以范扬的画甚至有些跨过传统的那些“先验图式”,用自己的“解法”更为舒畅的即兴发挥,由“渐修过来的顿悟”,达到“师我心”。
 

  记者:首先对您来说,数十年以来的艺术创作中有没有一条线索始终贯穿始终?
 

  范扬:所谓吾道一以贯之吧,实际上我走的这条道路我也是一以贯之,我的精神,我的取向,实际上就是中国最精粹的传统绘画,中国最精粹的文化这一条线走下来的。学书法的时候开始我们就是学的最正宗的小篆、汉隶、唐楷这样一条线路下来,绘画同样是学的汉画,从唐宋再一直到元,从重彩一直到水墨,沿着一个最正宗的传统线路下来,一步一步走来,这就是我主要的线路吧,贯彻始终。
 

  记者:现在山水画创作的形式和语言上跟我们传统山水相比有哪些发展和变化?
 

  范扬:实际上中国的山水画是中国绘画的一个主脉,我也讲到说人事是不断更迭的,山水江山是不变的,所以山水画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所以作为山水画家来说我们是逐渐地有了这个认识的。举例说,一般的年轻画家最开始学画的都是学人物的,后来渐渐年纪大了,遇到事情多了,就觉得人事是渺小的,人生是短暂的,山水是永恒的,河山永在,所以渐渐也改变了过去以人为本,人定胜天的精神,感觉到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是山水中的一分子,人要融入大自然,融入山河,那么来描绘山水这样一个更加宽大的主题吧,渐渐就喜欢上了。我们就对中国整个山水画史就有一个通盘的了解和循序渐进的认识,最初山水画是作为人物背景的,后来渐渐地独立成科,发展起来金碧山水、水墨山水,元以后水墨山水是主流,到了今天年轻的一代很多都加入了青绿的元素,老画家都是以水墨为上,其实各有各的妙处,丹青、水墨各擅胜长吧。任何时代,任何阶段必须有一个历史的环节,我们恰恰就是这个时代的一环,肯定是要接续上去。


 

范扬作品
 

  记者:以您的创作来看,当代的山水、人物、花鸟对古代前人的绘画有哪些创新开拓的地方?
 

  范扬:人物画实际上有比较强有力的推动,清末以后国门打开,很多人出去欧洲留学,对于文艺复兴的研究,对于欧洲绘画的研究,像徐悲鸿、林风眠他们都带回来一批新的观念、新的表现手法,包括对美术教育的推动,美术人才的培养,还有对美术创作的研究,带来了一场中国画的改造。就像一个杂交的水稻一样引进了一个新的品种,经过优胜劣汰,确确实实对中国绘画,尤其给中国人物画的造型解决了不少的问题,使得我们的绘画创作能够脱离过去那种宽袍大袖的描绘,仅仅局限在过去仕女高士相对单调的画法,新一批中国画家在人物画方面确实有很大的推动。

  山水和花鸟应当说我们的积淀是很深厚的,这个积淀一时不是很容易突破,但是我们在新的时代可以注入新的时代审美,画家们在继承前人的手法上加入了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加入了对审美取向的抉择,做出不少的尝试。山水画到了黄宾虹、傅抱石、李可染、石鲁、包括陆俨少等先生是集大成了,他们既从传统中走来又重视生活的体验。像新金陵画派,长安画派等等,包括岭南画派关山月先生他们也是对中国的山水画有比较大的推动,然后就是我们也渐渐的接上去了,跟前辈比起来我们有不同的学习经历,或许我们看得更多,走的更远,我去过埃及、意大利、法国,看过许许多多的经典原作,这可能是老先生们他们那个时候没有的,但是老先生有他们的优势,他们对传统的认识能够沉下心来坐着冷板凳,他们研究有一定的深入,但是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我们视觉更开阔。所以每个时代都会带入自己这个时代的烙印和痕迹,由我们训练的思想架构和技术支撑出来一个体系。

  花鸟画方面我觉得比较吃力,因为传统太厉害了。尤其是明清以后扬州八家再加海派,齐白石、吴昌硕、潘天寿先生这几位都是特别的厉害,工笔画同时有陈之佛先生还有于非闇先生,但是这儿以后要接上去的话也比较吃力一些,我觉得还需要更加要努力才行,这是目前我对形势的判断。


 

范扬作品
 

  记者:您的山水画作品一直是被大家所熟知,但同时您也在人物画、花鸟画上作出了不少作品,它们之间的创作关系是怎样的?
 

  范扬:实际上这些是融通的,画家应该是比较全面的。其实在中国绘画史上也有许许多多的优秀的画家都是山水、人物、画鸟皆能,工写兼备的,比方赵孟頫、陈老莲,任伯年也是。早期的画家是无所不能的,汉画中的飞禽走兽、仙人,我们经常在汉画像石和画像砖里头可以看到,在墓室绘画中也可以看到天上、人间、地下的人物、动物、神仙。汉画像石、画像砖里面厨房、打猎、纺织、冶炼、采盐、车马、畜禽都是这样,然后这些慢慢传承下来。因为后来分工渐渐细了,有的人就开始长期专注于一个门类的学习,他可能变成一个专门的画家。但是像我这样的画家也是有的,我一直什么都画,世间世物无所不能入我画吧。我觉得这样的画家可能包容性更大,视野更为开阔。
 

  记者:您曾经说红衣罗汉是您艺术创作的一个品牌,这个题材的创作是怎样的呢?
 

  范扬:现在看红衣罗汉确实是变成了我的一个logo,罗汉题材也很有意思,它符合了中国人的一种审美和精神取向,罗汉是吉祥的、高尚的,偏于精神修炼,好像又能普惠人间,所以从最高的层面是精神追求,比较普罗大众的观念是保佑平安,所以罗汉为人们所喜闻乐见也不奇怪,也很有意思。历代都有优秀的画家,从张僧繇、李公麟、赵孟頫、丁云鹏、陈老莲很多画家都画,现在也有一个画家再继续画,那就是我。
 

  记者:您近几年在对景写生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足迹踏遍国内外,现场写生如何用中国画笔墨的方式把真实的景放在画中呢?
 

  范扬:这个你问的很有意思,实际上中国古代也有这样的记载,比方说黄公望,出去总是带着一个皮口袋装着笔,遇到怪石好树就现场画下来,古代也有这种写生的样式。那么西方更是这样,印象派主要就是画写生,比如梵高、莫奈,写生就是作品。我因为也经过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历练,经过了学校的美术教育,从欧美、俄罗斯、意大利、法国这样慢慢的训练出来的,我们的前辈傅抱石、李可染、石鲁先生等等各家又有各家的写生方法,包括吴冠中先生也是,所以大家都在一个整体的过渡时期,怎样用中国画的笔墨和材料到现场去描绘对象?怎样去体会?当场把对象的直觉能够直接地反映出来,这都是摆在新老画家,几代画家面前的课题。那么谁能把这个课题破解得好,谁就是陈景润了,但是艺术又不同于数学,各有各的解法,可能有的解法会高明一些,有的会朴素一些,解法是慢慢实践而成的,可能有些是顿悟派的,我是属于渐修过来的顿悟,能够现场就把中国绘画的元素体现出来,把我过去的学养也表现出来,反映出对象给我的直接感受,表达我的直觉,也能够把它传达给观众。


 

范扬作品
 

   记者:您现在的创作状态是如何呢?
 

  范扬:我每天都在画,前不久办了一次画展,有老师就跟我说,范扬我感觉你好像一个井喷一样。因为我就是不断地在涌现,新的题材、新的方法、新的对象、新的画法、大的小的、工笔的写意的,从草虫一直能画到天上,画一个小草虫我也兴致勃勃地画,天山天池那么大的气象我也画,画的马牛和真马真牛一样大,画的螳螂、蜻蜓就是蜻蜓,螳螂,我觉得我正在处于一个旺盛的创作期,蓬勃发展,犹如井喷,层出不穷,勇猛精进。
 

  记者:作为当代水墨的中坚力量,您觉得当代笔墨最终形成这个时代的精神是什么?能够被未来的艺术史铭记的是什么?
 

  范扬:我自己觉得我们要立定精神,首先对传统绘画的精华要有一个自觉的认识。我一直认为我们的传统是非常精粹的,所以首先要自信,然后你才能从中找到自己我们的民族魂,我们的民族审美取向能够找到对应的宗旨目标,要立足自我、立足本性、立足自觉、立足自信,那么我们的艺术就能够更好。这两天看看电视,菲尔普斯也拔了火罐,我觉得给中医中药做了一个极大的广告,西医对中医中药基本上是不太肯定的,实际上中药就是生物制药,它更加贴近大自然,包括中医的理论,这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我为什么要提这个,我觉得这跟中国画、中国书法的精粹性、精神性,跟人文、社会、自然产生关系,可能中国人摆得更加高明一些。这对中国画来说,我们立足的行业来对自己的传统产生更加正确的认识,更加树立自信的一个基础。


 
 

  记者:我们知道现在的艺术市场上造假卖假的现象非常多,您也有很多假作在市场上流通,也有假的鉴证书,您个人有没有这样的亲身的经历?
 

  范扬:最初有印刷的假画出来的时候,人家拿给我看,还跟我合影,我说这就是真的嘛,因为完全一模一样的。我经常画画,我是画在一种麻纸上,但是他们也能够印得这种纸张印得一模一样,开始我也被蒙住了,后来有人告诉我说这是印刷的,那时候真的不知道是复制品,真是看不出来。这个高科技的发展确实很迅速,连骨头心脏都可以用3D打出来了,对于一张画就太简单了。
 

  记者:您对此次雅昌所举办的鉴证备案项目是如何看待的呢?
 

  范扬:艺术家很忙,他需要全力精心地创作,但对于市场又不能放任不管,那么市场就需要有很好的机制、很好的机构来运作,走入一个比较正规的规范的系统运作的程序中,我觉得雅昌做的鉴证就是这样一个很好的举措。它给了真实作品一个“身份证”,这个身份证可以一直跟着的,免去了现在和以后的藏家的许多疑惑,对画廊,艺术机构也免去了很多繁琐,重新找人鉴定,再来辨真伪这样的一个环节,艺术家也不麻烦了,机构也很省心,大家都从中获益,艺术家、收藏者、艺术机构三赢,更多地树立市场的典范和规范。尤其是中国书画的真伪问题,一直是围绕收藏市场比较大的问题,那么从现在做起,从我们的活动做起,我觉得可以渐渐的引导,走向规范化,新时代借助科技的手段,借助大家的共同努力,借助有力的机制的形成,我想这个问题会渐渐地得到解决。
 

  记者:谢谢老师!
 






上一篇:傅文俊:中国摄影是时候突破大众.. 下一篇:意象、诗情与东方神韵 ——我看苏..
分享到QQ空间
相关文章
 
  已有(0)条评论
 
 
账号: 密码: (注册 | 登录)  验证码:
 
最新文章 热门点击
图片新闻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中心 | 合作伙伴| 收藏本站

大众文化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版权属于大众文化网所有。用户仅可为个人的非商业使用,下载或打印网页上的内容摘要

未经大众文化网书面许可,严禁以摘编或任何类似方式转载网站内容。合作:dzwenhua@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2022 大众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