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商会频道: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吉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山西| 辽宁|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台湾|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展览展讯
艺术展览需要‘熔断’机制
2016-01-11 14:14:11   作者;大众文化网  
  说起目前国内艺术展览的现状,知名策展人、艺术评论家贾廷峰连用“多、烂、累、杂”4个字来形容,他认为,“很多人都想在一夜之间出名,赶紧卖掉赚钱,这样的心态根本不对。展览确实太多了,几十年都画同样的题材、内容,没有崭新的东西。&rdq..


 

  说起目前国内艺术展览的现状,知名策展人、艺术评论家贾廷峰连用“多、烂、累、杂”4个字来形容,他认为,“很多人都想在一夜之间出名,赶紧卖掉赚钱,这样的心态根本不对。展览确实太多了,几十年都画同样的题材、内容,没有崭新的东西。”发出这种感慨的并非只有贾廷峰,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在接受采访时也认为,“目前中国的艺术展览,好的太少,而差的太多。在国外看展览,不少展览有思想,给人思想和视觉的享受及启示。而在国内,满眼看过去,一片混乱和铜臭味。”王璜生道出了自己心中的展览现状,当然,艺术市场需要存活,钱也不能全是“臭”的。艺术市场的开放,热钱的涌入,展览与市场的联系更为紧密,艺术家在开放的市场要继续生存,似乎更需要频繁的亮相,正如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所说,“如今展览确实很多,与市场的需求不无联系,就好像说一个艺术家一两年不做展览,就会被市场忘记。”展览多了,展览的形式也有了定式,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西沐认为:“各种式样的邀请目不暇接,让人麻木!展览更是仪式化、八股化:开幕式—看展览—研讨会—聚餐—发新闻等等,如此这般。”艺术创作总是除旧追新,作为艺术最终呈现状态的展览却如此这般“循规蹈矩”,只不过这规矩是什么时候又由何人定下的,追本溯源不知能不能找个究竟?另外,展览的蓬勃发展在数量与质量上存在着严重不对等,艺术时评人陈晓峰谈到,“近些年国内的艺术展览数量看上去已经很多了,但是展览品质方面一直备受诟病。”说到“品质”,展览的品质是什么?是策展人的学术定位、艺术家作品本身的艺术表达、展览构建的事件本身、展览各方面的细节呈现亦或是公众传播的影响力?也许,每一位策展人、艺术家或是展览参与者心中都该有杆自己的秤。

  展览趋势:

  从简单挂画到学术梳理

  当然,我国艺术事业发展的繁盛,需要数量作为基础,“多”与“坏”并不该画上等号。华东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王远认为:“过去30年,我们经历了由国家或宣传文化部门主导举办的艺术展览,逐渐演变为官方与民间各自根据需要举办不同类型展览的繁荣景象。可以说,过去的展览很少,主要是官方举办的且带有一定项目性质。上世纪90年代以来,民间的、海外的艺术机构举办的展览渐为主流,其艺术的前沿性与多样性不言而喻。这些活动丰富了人们文化的多样需求,也是时代的进步。我以为展览多不是坏事,艺术家都愿意展示个人的创作,这是无可厚非的。”吴洪亮认为:“展览的繁多,除了市场需求外也有学术的需求,这是在‘补课’”,我们用展览的方式去梳理传统、梳理老艺术家的创作,“等到‘补课’的工作完成了,后面的事情就可以慢慢做。欧美的美术馆展览相对少一些,就是因为梳理的工作一直在进行。庆幸的是中国已经慢慢从‘挂画’的时代解放出来了。”展览是一种“梳理”,也是一种“学习”,西沐认为,“正是展览多了,大家才会明白什么是展览,然后再进一步区分‘好’展览与‘烂’展览。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站在不同角度,总能得出不一样的结论,资深艺术媒体人唐永明就认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看,专家层面看到的当代艺术展览乱象、审美疲劳,也许正是普通百姓眼里的繁荣兴旺、生生不息。”上海美协副主席李向阳面对采访不禁疑问:“倡导文化建设是值得肯定的,从提升美育的角度说展览多是好的,但是现在用指标和利润去衡量,感觉气息不对。可能我们在圈子里会觉得展览多,老百姓们觉得多吗?有多少展览老百姓参与其中呢?”在大力推进全民文化建设的今天,这展览多不多看来该要老百姓们说了算。

  展览节奏:

  放慢速度 认真策展

  其实归根到底,问题也许不在展览“多与不多”,而在于展览“该怎么做”。吴洪亮说:“我们说展览‘多’了,但还是要细分一下,看清楚为什么了之后我们才会有一些调整和侧重。”贾廷峰呼吁,让展览“慢”下来,“我去年做了不到10个展览,也觉得太频繁,今年还要继续压缩,把每个展做透。”王远则认为,“主要问题还是在艺术理论家或批评家如何引导或看待展览的作用与理论上的价值意义。理论家或批评家们是否从展览中凝结出可以有别于过去并能够代表这个时代的艺术新理念呢?很遗憾!今天的艺术展览确实很多,研讨会也不少,但是没有理论痕迹,更谈不上纵横之比较。”他希望这个现状的改变需要艺术家、理论家、批评家们的共同努力。中国美院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高士明谈到,“有人认为现状是浮躁,但我看来可能是‘能量不够’,知性的能量、勇气,很多东西都不够。所谓艺术展览‘多’了,希望‘少’一些,其实是希望大家展览做得‘认真’一些。”可能正是这一个“认真”戳到了当下很多展览的痛点。在记者采访中,中央美院教授殷双喜大力肯定了学术性展览的重要性,而对于缺乏学术思考和策划思想的展览他则认为:“宁要仙桃一口,不要烂杏一筐’,既浪费人力物力,也浪费观众时间,用鲁迅的话说,浪费别人的时间无异于图财害命。”可见展览的重要性——做得不认真是要“害人害命”的。
  艺术要蓬勃发展,展览还要继续办,但如陈晓峰所说:“展览也需要‘熔断’机制,让组织方和参展艺术家能够冷静下来,真正来思考展览的价值所在。”当然,这里说的“熔断”不是停滞更不是倒退,而是一种敢于慢下来冷静思考的勇气,好使得过热的时候能调节,前行的路上有观照。
上一篇:大互联时代对策展人的思维提出更.. 下一篇:徐唯辛个展“不朽的肖像”将在美..
分享到QQ空间
相关文章
 
  已有(0)条评论
 
 
账号: 密码: (注册 | 登录)  验证码:
 
最新文章 热门点击
图片新闻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中心 | 合作伙伴| 收藏本站

大众文化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版权属于大众文化网所有。用户仅可为个人的非商业使用,下载或打印网页上的内容摘要

未经大众文化网书面许可,严禁以摘编或任何类似方式转载网站内容。合作:dzwenhua@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2022 大众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