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商会频道: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吉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山西| 辽宁|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台湾|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展览展讯
孙滋溪艺术展“曾经·永远”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2016-04-01 10:35:40   作者;大众文化网  
  【大众文化报道】2016年4月3日,“曾经·永远”孙滋溪艺术展将亮相中国美术馆,本次展览将通过孙滋溪于各个时期创作的近300件绘画作品,完整地呈现其艺术生涯和艺术成就。每个时期孙滋溪都创作了著名画作,从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林海雪原》..


 

  【大众文化报道】2016年4月3日,“曾经·永远”孙滋溪艺术展将亮相中国美术馆,本次展览将通过孙滋溪于各个时期创作的近300件绘画作品,完整地呈现其艺术生涯和艺术成就。每个时期孙滋溪都创作了著名画作,从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林海雪原》插图,到60年代的《同学》、《天安门前》,70年代的《草地夜宿》、《小八路》,80年代的《小宣传员》、《母亲》,90年代的《五子棋》、《突围》和《沧桑百年》等等,如今这些作品都成为新中国美术史中的经典之作。除此以外,本次展览还展出了其主要创作的草图等研究文献,向观众呈现那些经典背后的美学理念、精妙构思、素材累积和成长历程。

  孙滋溪,1929年生于山东龙口,9岁加入民族抗日少年先锋队,后于部队从事文艺宣传工作,曾参加多次战役。1959年毕业于中央美院油画系,并留校任教。他的油画和写生充满活力,情景描绘细腻深入,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充沛的力量。

  孙滋溪的创作从一开始就一直坚持现实主义原则及平民化、民族化的创作理念,长期以来,稳定不变,具有“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形象典型化的特征。他的创作中包括各种形象,既有突出的英雄人物,也有平凡的革命战士,更有为数众多的普通百姓。他通过大量的实践,一步步地不断追求创作形象的准确性,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和回忆式体验,增强一种人性的真实力量。




《五子棋》 孙滋溪 64×86cm 1991年

  小场景中的革命英雄形象
 

  一般而言,革命现实题材多半是宏大的历史叙述,用戏剧性的矛盾斗争场面来表现大题材。但孙滋溪却总是另辟蹊径,提取一些英雄人物容易被人忽视的小场景和小故事,从其中挖掘出不同寻常的深刻意义。




《林海雪原之杨子荣善战小炉匝》  45.5×36cm

 

  《林海雪原》是孙滋溪创作的重要的革命题材作品。1958年,孙滋溪读完刚出版的《林海雪原》后心情振奋,随后满怀激情地投入其插图创作中。经过一年的努力,他完成了13幅插图的创作。这些作品刻画了书中人物最具代表性的瞬间形象,其中许多表现的都是英雄人物在小场景的特别表现,而这些都是艺术家反复推敲、数易其稿的成果。后来拍成电影的《林海雪原》、著名京剧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中的人物形象、服装、道具,都曾参照这套插图,特别是其中的杨子荣面貌,更是观众见到最早的“杨子荣”。




《母亲》 180×200cm 1981年
 

  作品《母亲》是孙滋溪在1981年为建党六十周年创作的一幅献礼作品,讲诉的是革命烈士赵云霄烈士的故事。《母亲》这幅画的稿本很多,孙滋溪说:“理想的构图常常不是轻而易举就能找到的,而是苦心经营的结果”,光是考虑主人翁是站是坐?半身还是全身?正面还是侧面?人物的大小,空间的尺度等等问题,艺术家就做过多次尝试。最后的定稿表现的是这位烈士在慷慨赴死前的一个微小却格外动人的情景。

  在两联时浓时淡的“遗书”中间,一位戴着手铐和脚链的年轻母亲正在给怀中的婴儿哺乳,一道强光从右上方打到母亲的侧脸、胸膛和婴儿的脸上。浓烈伟大的母爱浸入压抑、沉重的氛围之中,美术评论家周宗岱评论道:“这是圣母,迸发出母爱光环的圣母,它是美的,美的悲壮、美的深沉、美的庄严。”孙滋溪更表示自己是“流着泪完成这幅作品的”。




《聂荣臻和日本小女孩儿》 160×160cm 2009年
 

  《聂荣臻和日本小女孩儿》一画讲述的是中国将领聂荣臻和日本孤女美穗子的传奇往事。对于聂荣臻这样的伟大将领,孙滋溪在表现的时候,不从其在战争中的形象出发,以这件小事更表现出其人性化的关辉。1940年8月,在百团大战八路军进攻井陉矿区的战斗中,聂荣臻以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从战火中救出了失去双亲的日本小姑娘美穗子,并迅速安排将其平安送回日本。转眼到了1980年,在中日关系升温的时期,聂荣臻辗转找到了请美穗子并邀请她访华。这个事件成为中日友谊史上的佳话。这幅画的构图与《母亲》一画相似。画面中心是根据当时所摄的照片所作,画面两侧以聂荣臻当时给日军所写的信件为背景,信中告之小女孩的情况,督促其妥善安排,并指出必当与野蛮之日阀血战到底的决心。
 

  “小八路”形象观照自身经历
 

  作为当年的“小八路”,在孙滋溪的一系列作品中多次出现的“小八路”形象既是具体的个案写照,也是作者带着自传形制的多角度的自我写照。孙滋溪说,自己从16岁参加八路军,对于革命战争年代军中“小鬼”的生活,有着魂牵梦萦的眷恋之情,他一直想将自己当年的生活体验,自己的亲身经历画出来。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起,孙滋溪就陆续开始创作“小八路”系列作品。1962年创作完成的《同学》是孙滋溪“小八路”系列的第一幅,接下来就是《水深流长》、《小八路》、《草地夜宿》、《行军小憩》等,这些作品描绘了一脸稚气、身高还赶不上枪高的“小鬼”们,在党和人民军队的培养下,锻炼成长的典型形象,并以行军打仗、宿营、学习等不同生活侧面反映了革命队伍理想崇高、团结友爱、艰苦卓绝的战斗风貌,以及军队和老百姓鱼水情深的动人图景。

  孙滋溪的青少年时期是在军队中度过的,因此他很善于通过生活的细节来反映子弟兵的面貌,《同学》中一老一小两个战士并肩学习的情景,栩栩如生的动作、细致入微的神态,将人物活生生表现出来。这幅画作以小见大,看似一个普通的生活片断,却以平实的绘画语言反映了对革命事业的信心和理想。
 

  新中国背景下的普通军民形象
 

  一个成熟艺术家的标志,可以是完整风格的形成,也可以是创作观念的高度应变,更重要是对形象的深刻认识。在表现新中国的题材中,孙滋溪曾描绘了许多普通军民的形象,他们面目各异,或豪迈、或顽强、或淳朴、或自信。艺术家王少军这样评价孙滋溪:“他的作品,往往表现的是一个平凡人物,但视野非常开阔,从小人物身上透出的是大历史、大时代。”




《天安门前》 孙滋溪 孙路 155x285cm 1964年
 

  创作于1964年的油画《天安门前》是新中国红色美术经典作品之一。这是新中国建国15周年的一幅献礼作品,描绘进京游览的人们在天安门前合影留念的场景。孙滋溪曾经住的离天安门很近,他常常到附近散步,每次去都可以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带着手提包、行李,排着队等候合影,“我理解人们到天安门毛主席像下留影的心情,因为我自己也有这样的体验,我第一次到北京的生活也和同学到天安门前照相。”这幅画以普通人的视角传达爱国之心,这是中国文艺作品视角转型的代表作品。进入21世纪,孙滋溪又以同样的构图和创作了两幅表现天安门的作品。

  【用艺术表现一个时代的最闪光点】

  作为中国革命的参与者,人民的艺术家,孙滋溪以革命的丹心和人性的大爱,在新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一批有血有肉,真诚感人的精品力作,为油画语言的民族化,为20世纪中国美术的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画家朱乃正谈孙滋溪先生绘画说:“统观滋溪兄之写生作品,似平淡而近人,少奇崛,无炫惑,不刻意,非矜夸,却有许多妙引处,正如兄之其为人:温厚平易而堂堂正正,勤严自善而磊磊落落。”

  孙滋溪的作品生动直接,既富有民族性又具备独特的艺术个性。他的艺术视角、文化思考一直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却总是把一个时代最本质的文化精神刻画出来,把一个时代最闪光的那一点表现出来。

上一篇:第九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在关山.. 下一篇:西安美院版画系教师作品展在今日..
分享到QQ空间
相关文章
 
  已有(0)条评论
 
 
账号: 密码: (注册 | 登录)  验证码:
 
最新文章 热门点击
图片新闻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中心 | 合作伙伴| 收藏本站

大众文化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版权属于大众文化网所有。用户仅可为个人的非商业使用,下载或打印网页上的内容摘要

未经大众文化网书面许可,严禁以摘编或任何类似方式转载网站内容。合作:dzwenhua@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2022 大众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