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商会频道: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吉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山西| 辽宁|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台湾|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展览展讯
文心蔚然—G20峰会文蔚书画展将于杭州唐云艺术馆开幕
2016-08-20 15:03:03   作者;大众文化网  
  【大众文化网报道】2016年8月28日至9月6日,“文心蔚然——G20峰会文蔚书画展”将于杭州唐云艺术馆开展,展出艺术家文蔚最新创作的40余件水墨艺术作品,为9月4日至5日在杭州举办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增添一笔浓重的文化色彩。   古..

  【大众文化网报道】2016年8月28日至9月6日,“文心蔚然——G20峰会文蔚书画展”将于杭州唐云艺术馆开展,展出艺术家文蔚最新创作的40余件水墨艺术作品,为9月4日至5日在杭州举办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增添一笔浓重的文化色彩。



 

  古丝路上的新水墨
 

  生于书香门第,父亲借易经之卦辞为女儿取名“文蔚”,寄望她承袭传统,且入世经营。文蔚幼承庭训,耽心翰墨,从小严格要求自己,十几岁开始便努力训练造型能力。专注于传统对女性身份的认知,文蔚一直以来以仕女画作为其创作的重心。此次展出的主要作品围绕着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两条主线,怀古之盛世,展水墨之新。

  《和亲十公主图》是文蔚研究历史掌故,在中国历史上疆域拓展,中央维系边疆关系而远嫁边疆邻国,做出自我牺牲的女性故事。刘细君、解忧公主、王昭君、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等十位汉唐时代的年轻女子,只身远嫁,为促进民族团结,保证古老丝绸之路的畅通缔结了一朵朵和睦之花。侍女作品之外,小品画《张骞出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郑和远航》四幅作品成为一组,纪念古代中国在经济、军事、文化、宗教等领域“走出去”的重大历史时刻和代表性人物。并与马可波罗、郑和的历史背景形成呼应。

  钟情于传统文化,对戏曲经典长短娴熟如指,文蔚从《西厢记》、《梁祝》、《红楼梦》等经典曲目中撷取精彩片段,以人物画的形式描绘故事场景。《断桥》是戏曲《白蛇传》中高潮的桥段,西湖畔雷峰塔流传着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许仙与白娘子的故事被世人传颂。“断桥”的场景正是这段爱情故事的高潮,在善恶、美丑、对错的冲突中具有深刻意义的瞬间。这幅作品也与此次展览地点杭州发生密切的互动。
 

史诗力作显功底
 

  在绘画事业上小有所成的文蔚不甘于仕女画所取得的成就,2003年,考上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师从国画名家崔如琢,打开了她在绘画领域的另一片视野。2011年,老师崔如琢应邀为人民大会堂创作20米长,3米高的《荷风盛世》。作为助手的文蔚在观看老师创作过程时受到启发,从此,巨幅作品成为她创作线索中重要的一部分。

  “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今天的“丈二”用来形容高大,而在中国画中,丈二匹是最大尺幅的宣纸的尺寸。大尺幅作品极其考验创作者对宏观构图和细节刻画的把握能力,如何使画面饱满而不空洞,宏大而不失细节,对于一位女性艺术家更是更大的挑战。此次展出的《马可波罗中国行》组画和《三宝太监下西洋》都以丈二匹的巨幅尺寸呈现,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实为罕见。

  元朝初年,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沿丝绸之路到达中国,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周游中国各地,并于江南地区生活居住多年。1291年,马可波罗行至泉州,乘船从海上丝绸之路回国,凭记忆写下《马可波罗游记》。文蔚以这个故事为背景,创作4幅丈二匹巨作《马可波罗中国行》,以山水画的基底怀古元朝盛世中国,以东西方交流初级阶段的历史故事呼应今日经济、政治、文化深度全球化的现实。

  “郑和下西洋”昭示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巅峰。明朝中国国力强盛,郑和率2.7万人从太仓出发,沿海南下,最远到达东非、红海等地区。《三宝太监下西洋》以水墨画为手段,巨大的画幅上融合山水、人物画等多种技巧,以开阔的场景和宏大的叙事手段,再现了盛世中国的雄壮画面。

  作为近几年崭露头角的最具代表性的青年艺术家之一,从2014年始,由文化部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持在全国举办的“文心蔚然——文蔚书画作品展”,已经在济南、北京、天津、深圳、杭州、无锡、香港等城市展出,受到艺术创作和评论界的高度赞赏。此次展览由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杭州市文学艺术联合会主办,唐云艺术馆承办,展期配合G20峰会,将以整体的面貌向各国政要展示中华文明在中外交流历史中的重要时刻,向世界人民展示杭州这座城市的悠久历史和温婉细腻的文化。豪迈的历史观和文化观,也体现了文蔚深厚的传统学识和文化抱负。

上一篇:2016首届苏州文献展开幕 苏州与另.. 下一篇:常青藤计划2016启动展暨新闻发布..
分享到QQ空间
相关文章
 
  已有(0)条评论
 
 
账号: 密码: (注册 | 登录)  验证码:
 
最新文章 热门点击
图片新闻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中心 | 合作伙伴| 收藏本站

大众文化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版权属于大众文化网所有。用户仅可为个人的非商业使用,下载或打印网页上的内容摘要

未经大众文化网书面许可,严禁以摘编或任何类似方式转载网站内容。合作:dzwenhua@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2022 大众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