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商会频道: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吉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山西| 辽宁|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台湾|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展览展讯
“九十正当春—世纪大家刘伯骏水墨艺术”亮相四川省美术馆
2016-11-03 09:36:28   作者;大众文化网  
  他从民国走来,他是潘天寿、林风眠的弟子;他是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的同门好友;民国名将白崇禧收藏他的作品;他投笔从戎参加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他文革入狱右手致残,用手指作画成大家;他在中国美术馆展览,张爱萍等为其剪彩;他86岁变法,烧掉旧作上千余张。..

  他从民国走来,他是潘天寿、林风眠的弟子;他是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的同门好友;民国名将白崇禧收藏他的作品;他投笔从戎参加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他文革入狱右手致残,用手指作画成大家;他在中国美术馆展览,张爱萍等为其剪彩;他86岁变法,烧掉旧作上千余张。他,就是国画艺术家刘伯骏。2016年11月4日,这位年近96岁高龄艺术家的最新个展“九十正当春——世纪大家刘伯骏水墨艺术”即将于四川省美术馆亮相。



 

  刘伯骏,笔名老牛骏,1921年生于四川宣汉。父亲刘锡宣(号)绘画师承八大山人,笔意简括,擅画兰、竹;书宗颜体,擅写泰山金刚经;母亲徐紫琼,生于官宦之家,擅画白描,犹擅牡丹,荷花。刘伯骏7岁开始随大舅徐晓惠、二舅徐绍元学习古典诗词和书法。1942年,在其21岁正式考入大师辈出的国立艺专学习中国画,师从潘天寿、吴茀之、李可染、诸乐三、林风眠诸教授,主攻写意花鸟,兼习指墨。1947年毕业后,在杭州国立艺专吴茀之、诸乐三、潘韵诸教授的支持下,潘天寿校长为其在湖州韵海楼举办了《潘天寿门生青年国画家刘伯骏作品展览》,1948年春在国立艺专前任校长陈之佛教授推荐下,与徐悲鸿、李可染、潘天寿、陈之佛等同列在南京举办的《现代名人书画展》。

  50年代初,刘伯骏从抗美援朝战场转业,回到老家大巴山区,潜心探究诗、书、画结合的高境界,执着追求中国画的精气神。1993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刘伯骏书画展》,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光英、程思远,全国政协副主席洪学智,原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一同为画展剪彩,中央、国务院一些重要机关领导和首都艺术界名流近百人参加了开幕式。同年十月应邀到中南海参加了纪念毛泽东诞辰百周年全国百名书画家笔会活动,其作品二幅被中南海收藏。2005年8月、10月和2006年3月,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先后多次播放了对他的专访。《美术》、《画廊》、《中国书画报》多家专业报刊作了重点推荐。2008年以来,多次在中国美术馆、国家军事博物馆、四川美术馆等举办个展,数幅作品被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出版了荣宝斋画谱、十指禅机画册、伯骏画庐作品集等多本画册。



 

  据刘老儿子刘南平介绍,2008年,父亲在四川美术馆(老馆)做过一次主题为“感恩故乡——国画大家刘伯骏从艺80年全球巡展首展”的个人画展。当时的馆长钱来忠认为刘伯骏的艺术已经突破了前人的画法,特别是在花鸟画方面。时隔8年,艺术家在家乡的第二次个展即将展示艺术家不同时期的80余幅艺术作品。

  “指画”作为中国画的一种特殊形态,注重以指代墨绘画 。早在唐朝时期,张璪、王洽就用手指作画,然而,由于正统文人士大夫认为以指代墨作画“离经叛道”,顾不提倡。直到清代高其佩的出现,才使指画作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绘画形态受到时人关注。他存世的作品多是指画作品,他的指画造诣得到同时代画家的盛赞,追随他研习指画有名可查的,艺术史上记载有数十人之多。清代“扬州八怪”诸家中的李鳄、黄慎、罗聘等也受其影响而作指画。从这个意义上说,清人高其佩及其众多追随者的指画创作,最终使指画作为一种新型的绘画形态,正式进入艺术史。高其佩也被后人尊称为“指画开创者”。

  在近现代画家中,潘天寿继承了高其佩开创的指画传统并将其发扬光大,他的诸多脍炙人口的代表作,即是以指画完成。潘天寿作为近现代中国画难以逾越的一座高峰,其彪炳千秋的艺术成就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的指画成就,艺术史家赞誉潘天寿是“指画集大成者”。由于潘天寿高标的艺术成就与巨大影响,追随他研习指画的人数量众多,至今不绝,可以说,潘天寿使得指画一艺得以普及。然而,由于以指作画难度极大,所以,尽管画者众多,成就斐然者却寥若晨星。潘天寿之后,还没有人因指画造诣被史家关注而进入艺术史,直到大隐50余年的刘伯骏的出现。




《清风摇曳送荷香》97cmX180cm
 

  刘伯骏的作品,有完全笔墨的,也有半笔墨半指画的,也有完全用指画的。“指画”是刘伯骏建立风格的基础,也是他用笔的特点,其中的生涩,金石味,是毛笔所不同的。也只有他能够如火纯青的将毛笔画出手指,手指画出毛笔的感觉,有着多年的体会,才能将两者天衣无缝的融合在一起。

  刘伯骏的“指画”力透纸背,大气老辣,堪称大家。指墨的渊源,得益于潘天寿先生亲传。刘伯骏进国立艺专不久,潘天寿接替吕凤子任校长。刘伯骏敬仰潘天寿先生,特别想跟潘老师学指画。但潘天寿作画一般不让人观摩。当时的班主任吴茀之教授,非常器重刘伯骏的才华,于是把刘伯骏引荐给潘天寿先生,遂得潘先生亲传指墨。但刘伯骏之所以用手指作画,并不是刻意搞怪取巧,而是因为文革入狱右手致残而倔强地用手指继续作画,其“指画”不仅是一种绘画技法,更重要的是它见证了刘伯骏面对苦难的人生态度,仔细看来,他的指画中流露着坚强、傲然、悲壮和豁达的英雄主义情怀,这种魅力来自于坎坷和苦难,并不是靠练习就能得到的。

  “观伯骏老的花鸟画作,既为其大气磅礴撩人心魄的精气神势所震撼,也会对其高妙炫幻奇美古雅的用色而惊艳。他的大写意花鸟画用色之大胆,为当今中国画坛所罕见。中国画尤其是大写意画讲究清雅,注重水墨,用色极其谨慎,即便用也仅赭石、花青、藤黄寥寥数种,强调素雅。自晚清任伯年、吴昌硕始,‘色墨合用’进入国画,并已达相当高之境界,如齐白石、张大千晚期的作品。而刘伯骏用色,比吴昌硕、张大千、齐白石、吴冠中放得更开,他的水、墨、色融合恰到好处。他画的美人蕉、鸡冠花的红艳火烈,向日葵的金黄灿烂,牡丹的国色斑阑,都让人一眼生欢,夺人心魄,而他墨、色融合之高妙,已达炉火纯青之境界,虽然用色极其大胆,但却是艳而不妖,色重而不俗,意境依旧高雅,只是更加赏心悦目。”指画之外,熟悉刘伯骏的羊慧明对其花鸟画作如是表述。




《山风雨露送荷香》 2011年作品

 

  交谈中,我们得知刘老的眼睛在早些年曾因黄斑而失明过,通过坚持按摩又恢复了视力。刘老告诉雅昌艺术网,恩师李可染当年教导时曾让其坚持写生,刘伯骏便将这句话记在心头并实践了一辈子。“父亲比吴冠中小两岁,在国立艺专时进了林风眠的画室,也进了潘天寿的画室。林先生的夫人是法国人,每次父亲去他家,她都会端糕点出来,现在父亲看到林先生文革时期受苦的照片都会落泪,师生情谊很深厚。父亲常说,报答几位老师恩情的最好方式就是把画画好。现在95岁高龄的他依旧每天坚持画画,坚持写生和练习书法。光是写生,今年就出去过好几回,画了向日葵、荷花、美人蕉。”刘南平如是谈到。

  这次展览中,我们能看到刘伯骏对于“竹子”的描绘——从最初的对景写生,到逐步走向意象,将竹子的形象抽象化。“我画竹子是以物寄情,我把竹子当人,人当竹子。所描绘的不只是对象本身,而是自己心里对竹子的感受。时代在前进,我的观念也要前进。我花了2年半的时间突破竹子的风格,追求形式上的变化和画面的构成,是不是竹子已经不再重要。从过去的满、密,到现在的疏、淡,将意象与抽象相结合,并追求音乐、舞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就像是在谱一曲无声的歌曲。”

  展览前夕,批评家贾方舟专程来到成都刘老家中,观看其最新创作。在贾方舟眼中,刘伯骏的指画非常精彩,也是他奠定个人风格的基础。观看完刘老三个时期的竹子作品后,他表示刘伯骏已经完全达到了自己想要的境界。“从这三幅画中我们能看到艺术家的三个进度,从表达对象世界,到抽象的画面对于疏落感觉的追求,有一种‘花非花叶非叶’的意味,进入了抽象、半抽象的境界。”




《朝发初阳》97cmX180cm
 

  “之前我说过刘老是80后,现在是90后了,越活越年轻,状态也很好,绘画滋养了他。”贾方舟表示,刘伯骏的指画,是毛笔所达不到的效果,也为其艺术风格奠定了基础。“上一次我见到刘老的作品是2011年在北京,时隔五年,对于一位老先生来说,想要出新的变化是很难的。看过新作后,着实令我吃惊。这期间,刘老的变化还是很惊人的,在过去的基础上超越了很多,他心中也非常明确什么是自己想要的,并将其体现在画面中。就拿‘竹子’来说,画竹子是很难的,特别是古人曾一个接一个的出现过高峰。因此,想画出新的风格和境界实属不易。刘老的画面不再强调竹子本身的结构,而是对于形式、节奏、韵味的追求,往抽象的方向发展。他把竹子的结构完全解构了,叶子没有了依托 ,有一种随心所欲的感觉。竹竿已经不是竹竿,而是线条。画面的笔墨趣味,形式结构全都跃然纸上。”

  “传统题材感动我的不多,我们知道,从传统水墨中延续而来的画家非常多,能走出自己风格,延续传统文脉并往前推进的人极少。传统题材历代都涌现过高峰,因此做突破难度是很大的。老先生有自己的追求,不仅有传统笔墨的功底,还有西方造型对于形式的观念。单是纯粹的传统,是达不到他这样的效果的,画面中我们能看到很强的形式感,这正是他对西方现代形式结构的理解和认识。现在他的作品,并没有纯粹的走向抽象,而是在似与不似之间,率意的表达完全摆脱了描绘对象的形象,具有意象化的味道。”贾方舟如是谈到。

  刘伯骏画画有个特点,一定得自己亲自磨墨。一边研墨一边构思,他认为这样才有体会,画出来的东西也更具有生命力。“艺术创造是对未知的探索,不探索文化就发达不起来。先有健康,才有绘画,我要争取活到120岁,画到120岁。”

上一篇:“新朦胧主义”第四回展在东京画.. 下一篇:道象•王冬龄书法艺术展”将..
分享到QQ空间
相关文章
 
  已有(0)条评论
 
 
账号: 密码: (注册 | 登录)  验证码:
 
最新文章 热门点击
图片新闻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中心 | 合作伙伴| 收藏本站

大众文化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版权属于大众文化网所有。用户仅可为个人的非商业使用,下载或打印网页上的内容摘要

未经大众文化网书面许可,严禁以摘编或任何类似方式转载网站内容。合作:dzwenhua@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2022 大众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