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商会频道: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吉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山西| 辽宁|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台湾|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头条快讯
韩阳:中国水墨全景式巨制《天下黄山》收笔之际
2015-09-14 13:12:13   作者;韩 阳  
  2015年夏,安徽合肥。一幅高2·45米、长14·8米的中国水墨全景式巨制《天下黄山》轰然问世,它以新颖深刻的立意,恢弘宽大的画面,扑面而来的气势,酣畅淋漓的笔墨,在画界和社会上引起不小的震撼与反响。   一   这幅作品经过四年的酝酿构..
  2015年夏,安徽合肥。一幅高2·45米、长14·8米的中国水墨全景式巨制《天下黄山》轰然问世,它以新颖深刻的立意,恢弘宽大的画面,扑面而来的气势,酣畅淋漓的笔墨,在画界和社会上引起不小的震撼与反响。



 

  一
  这幅作品经过四年的酝酿构思。合肥市美术创作中心组织创作人员几赴黄山、白岳实地考证、采风写生,“搜尽奇峰打草稿”,检索黄山,阅读黄山,感悟黄山,由此获取对黄山新的认知、发现新的抽象元素和具象符号,囊括心中,“师造化”,“发心源”,为最终完成“物象”转换“心像”,塑造天下黄山新貌神韵奠定基础。又经四个月的精心刻画打磨,使《天下黄山》面世于众。《天下黄山》在尊重新安画派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导入现代美学思想,突破常规结体的模式,以大体量水墨全景式展现的手法,塑造黄山作为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的时代风采,在理念上求得创新;在张扬笔墨精神的当儿,变经验徘徊式的实验为能动的探索应用,反复锤炼笔法墨法水法,嫁接西画结构透视,强化现代审美特征,于技法上取得突破。作品所展现的是安徽画家传承新安画派艺术理念与审美价值的力作,是“笔墨当随时代”将传统笔墨与现代意识融汇的探索,是“重表现”不唯“表现”张扬物我两忘与形神兼备的凝结,也是当下的文化担当招展“笔墨精神”与“人文关照”的可贵尝试!
  作品集中了一个团队的智慧和力量。这个创作团队阵容可观,多数画家经过高等美术学府的系统学习深造,并富有丰富的主题创作经验和成果。创作执笔:隋鸿君、刘泽荣、陶小平、孙康、丁祖桂、吕冠美、汤晓云,特邀:韩阳、黄时平,艺术顾问:郭公达,艺术指导:张松、林存安,艺术总监:陈飙,学术主持:廖新,创作主持:张国琳,书题:吴雪。



 

  二
  中国水墨山水画的传承与发展是时代的命题。在各个时期都存在着不同的流派和不同的主张,出现了诸多的文化思潮交织碰撞。于各执己见,纷争不断中,中国山水画吐故纳新的脚步从未停歇,而是在思考与包容间获得新知,在论争与批判间辨明经纬,在开放与固守间生发变革。《天下黄山》也是这一命题背景下的创作实践。
  亦如黄山烟云过往,回睃历史时空,自元代中国山水画成长为独立画种以来,为黄山造像者接踵踏来,络绎不绝。由于文化、地域背景不同,作者经历、修养差异,其笔下黄山的角度、手段、意蕴则不同,异彩纷呈,各领风骚留下器宇轩昂,情景交融,幻化万千的传世杰作。历代画家描绘黄山的作品也成就了黄山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
  史料文献有载,明清两代,一个画家群隐居在黄山白岳之间、活跃在新安江流域,他们大都以黄山为题材,并且开拓变自然丘壑为胸中丘壑以画抒情明志的道路,由此崛起的新安画派产生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新安画派画家群所留存的大量作品,是中国水墨山水画的优秀遗产和精华所在。新安前贤共识、共通、共循的文化表征和内在实质,带有普世意义的笔墨法则,揭示出中国山水画的民族性特征及其趋向。成为后人继续攀升的元点,图谋创新的基点,追求发展的文脉脐带。



 

  至近现代,歙县谭渡人士黄宾虹,八十多年矢志不渝的努力,将新安画派易代之际悲凉、寒寂的遗民画风推向了一个旷达、天真的崭新天地;其元气淋漓、浑厚华滋的笔墨意趣,将新安画派推向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文人山水画颠峰。他以豪杰之气、学人之志、史家之目、哲人之思、文人之慧、书家之笔,衰年变法,完成了一生最高的成就,为新安画派登峰造极。经黄宾虹才识智慧和批判与包融的担当,新安画派作为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的重要标本,在形而上与形而下大学问上,实现了唯物辩证的统一,系统全面的梳理。成为新安画派步入近现代的标志。
  建立新中国之后,赖少其在主持华东和上海文化美术工作期间,以卓越的眼光,看到了黄宾虹先生的伟大,成为黄宾虹先生最早的知音之一。他主持了黄宾虹晚年的九十寿庆、画展,让其被授予人民画家的称号。在1980年代,黄宾虹的艺术价值被认识,并形成了黄宾虹热,成立黄宾虹研究会,赖少其先生被推举为首任会长。他一直发扬黄宾虹传统,深得黄宾虹的神髓,用“一木一石”的精神,反复临摹研学黄宾虹推崇的新安画派画家的作品,在此过程中他进一步加深了对新安画派的理解,确立了“传统可为今用”的观念,为他80年代传承发展新安画派的艺术实践奠定了基础。



 

  今天,85岁高龄的皖籍中国山水画家郭公达,依然在高擎新安画派的旗帜,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改人物画为画山水画。他几近全部的精力用在了发掘新安画派宝藏、弘扬新安画派精神,拓展新安画派艺术上。他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学生遍布江淮大地,踏遍祖国的名山大川独钟黄山,屡上黄山难以数计,2014年还登临黄山西海。他践行黄宾虹先生“发扬我们的民学精神,向世界伸出臂膀,准备着和任何来者握手”的气概与胸怀,将传统笔墨的表现形式链接现代审美意识和科学造型,赋予新安画派现时代精神与风貌。
  足见,有史以来诸多画派中新安画派是少有的文脉不断、薪火相传的一支。这一文脉营造了画坛皖军浓郁的学术氛围,滋润着安徽画家的传承自觉以及敢于进取的学养和自信。据此,《天下黄山》创作团队具备了创作的理性旗帜、文脉牵引和驰骋的方向。
  三
  诚然,前辈大师为后人馈赠了许许多多的范本,也留下了难以逾越的标的。那么,作为新安画派的后来者怎样在承传中寻觅自我表现的空间,开发新的黄山画卷?毕竟时代走到了今天,艺术审美亦有了当代价值取向,因此,新思维、新理念、新的美学意识,就成了表现走进新时代的黄山理性之炬。这是怀着对前贤敬畏之心和立命当下之情的选择。作者和作品同时站到了时代的制高点上,去提升对黄山的认知、解析和逻辑的归纳,去经历艺术审美取向与创作实践的拷量。
  立天下黄山之意。写今日之黄山,将前人由于历史局限未能触及的社会元素纳入画面,托捧黄山新的外在与内在之大美。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盛赞黄山“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黄山独特的峰林地貌构成奇、伟、险、幻的奇观,以怪石、奇松、温泉、云海“四绝”著称于世。大有可书可绘之处。1990年,黄山风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黄山内在之美又有了新的内含。只有把奇美的自然景观与深厚的人文景观合二为一,才能完整构成实质上的黄山大美。也印证了黄山世界“双遗产”的内涵。《天下黄山》构思立意义无反顾的将黄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两大范畴都作为绘画创作的艺术符号和表现内容。将山上山下统统收入画面,尊重基本的地理方位,用精准、精确、精妙的思维扫描黄山下具有代表性的形象,遴选出徽州与太平湖景观置于画面。于是,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遗存的徽州大地跃然画面,鳞次栉比的古民居和秀美的田园风光镶嵌在黄山脚下。这样一来,作品即区别于前人注入了黄山“双遗”元素,还深化了黄山大美的内含。



 

  造扑面而来之势。突破传统常见的截图式章法,结构全景式的图式,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宽阔的视野塑造大黄山大气象。集五岳之精华的黄山是造物主的杰作,自白垩纪始,以花岗岩为主体地质构造的黄山,经过亿万年的风霜雨雪的侵蚀风化剥离,形成今天陡峭、奇雄、险峻的大气象,本真的姿态足以构成“势”的语言支撑,但是,艺术总是造化的提升和锤炼,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非自然表达。前人多是在黄山典型的局部做足文章,大都是截图式的表现黄山某以局部某一场景,以山的自然本体局部特征作为描绘的主体,收获窥斑见豹的效果,巧妙之至。围绕立意,全面直观的展示黄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并重的整体面貌,显然采取截图式的办法不足于谋。作者以临空俯瞰的视角取黄山整体大势为主体,纳徽州、歙县等古民居为映衬,裁太平湖为辅佐,洋洋大观,浑然一体,使黄山得以全景式的展现,其势恢弘。突破自然地理方位,规避“导游图解”藩篱,以造势传神之需,强化黄山群峰的整体感,将伸出五指的黄山攥成拳头,以尽可能大的体量统领画面,减弱空间表达的繁琐趋平,让巨大的山体推近前移。并且一反常态的处置缩小标志性景点、流泉飞瀑、松林植被的比例,进一步映衬黄山立于天地之间,瞰视万物的巍峨之感与硕大之象。黄山的云变幻无穷,山是其大美之魄,云则是其大美之韵。《天下黄山》充分运用了黄山云丰富的绘画修辞语汇,让造势处于造境的氛围里。如果把主体山的表现为“扑面而来”,谓之胆的铸造,那么,云的铺设则是识的构建。画面里那些云、烟、雾、霭,围绕山石主体尽情缭绕飞动飘逸,给画面增添了灵动、静谧、柔媚、舒缓的生命气息和唯美意境。云之白与山之黑的唱和,云之柔与山之刚的缠绵,云之动与山之静的相存相依,铲弃了大块山石易见的刻板与呆滞,使“扑面而来”之势活将起来。
  取中西融变之理。画面采取一字排开,中间深入的立体倒“T”形宏观布局法与三个交错的三角形构图相结合,《天下黄山》在大的布局上倒“T”字规整设置山体原野,使主体圆浑、稳健,以求“宇观组织形式”,意在囊括天地,循太极之道,强博大庄重之意。另以诸多的大小不等的三角形的楔榫咬合,形成多样变化统一的“微观组织形式”,使局部造型构件灵变生机,山石的聚合绵延,云的穿插行动,水的起伏变化,地的伸展延续,所有的画面物象,都于依据传统法则和现代造型规则里有序自由、赋予生命的存活,从而蕴“道心惟微”之境。其中把西画焦点透视法运用到大的散点透视法中,在二维平面条件下制造纵深空间感。尤其在“扑面而来”的正大气象里,画面的纵深延展空间感起到烘托主体、活跃画面的重要作用,同时,也照顾了视觉间歇的节奏。山峰岭峦间流云或自里向外的流动,或由近朝远的消逸,或上下左右的腾挪;徽州民居几何体的远近之别,田园向云雾飘渺的地平线延伸;太平湖浩渺的碧波与黄山流云有机的衔接,这些局部构件活的镶嵌,都是巧妙借用焦点透视法则的精道功效。
  重传统“笔墨精神”。探索笔墨之法科学的综合运用,行笔用墨设色围绕最终的画面效果而建树。不难发现《天下黄山》之用笔用墨乃至用水都浸透了新安画派的因子,以及大胆可贵的尝试。究其笔法,确立了线的主导地位,以书入画,“骨法用笔”,又以“卧笔中锋”灵活应变,写出黄山。山石、云雾、烟波、秀林、房舍,皆以线描写刻画,披麻、荷叶、斧劈等皴法组合运用,不苟一丝,严谨把控。纵横错诺的线条,或力能扛鼎,或柔韧若棉,或一波三折,或批抢直进,随质随形随性随情。线的粗细、长短、曲直、疏密、流顿、急缓的变化发展,结构黄山风采的形状姿态。鲜明地书写性表现成为这幅巨制的特征。“筑基于笔,建勋于墨”,探其墨法,一是辅助笔法,使笔中见墨,墨中见笔,笔墨互为作用,互为因果,在线条勾勒运动间显现墨法之魅,于墨色变化里见笔法之精微。再者,围绕形象塑造,支配墨的浓淡干湿,借助皴染、点染、泼染、通染,体现虚实、强弱、明暗,塑形发力,彰显墨韵神采。墨法妙于用水,水破墨,墨破水,水墨交融,气象氤氲。黄山烟云、太平碧波之表现尤现水法的妙用。有些地方索性用水渍造形,过渡黑白,这种笔法墨法无法形成的韵味。反复渲染积墨渍水,少则八九遍,多则三四十遍,显露苍润、厚重、透明、丰富的墨色,酣畅淋漓,大气磅礴。细观漫究《天下黄山》的笔墨运作跨越传统山水画与近现代山水画转变的界标,不仅负载了新安画派山水冷峻、清逸、隽秀之感,承袭近现代新安山水黑湿厚重清润华滋之风,还有了反复积墨复染的传神之妙。
  擎新安画派之炬,写天下黄山之象。《天下黄山》以其学术坚守和实践创新,刷新了新安画派的现实页面;以其宏大的工程体量和宽阔的视觉感染,增添了表现黄山新的图式;成为当下中国水墨山水画继承传统开拓发展的可贵样本。《天下黄山》佐证:新安画派源远流长,新安画派后学不辍,新安画派作为画坛皖军的旗帜定然招展不息!
上一篇:“学院本色2015——美院在校生创.. 下一篇:去模板化 贯注个人情感——对当代..
关键字:《天下黄山》
分享到QQ空间
相关文章
 
  已有(0)条评论
 
 
账号: 密码: (注册 | 登录)  验证码:
 
最新文章 热门点击
图片新闻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中心 | 合作伙伴| 收藏本站

大众文化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版权属于大众文化网所有。用户仅可为个人的非商业使用,下载或打印网页上的内容摘要

未经大众文化网书面许可,严禁以摘编或任何类似方式转载网站内容。合作:dzwenhua@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2022 大众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