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商会频道: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吉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山西| 辽宁|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台湾|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艺术资讯
大众文化网:书画界名流齐聚探讨“闽派”当代书画发展方向
2015-07-10 09:21:54   编辑;admin  
  “闽派”书画学术研讨会近日在厦大艺术学院音乐厅顺利举行。诸多来自北京、福建的专家、学者、艺术家等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闽派”书画艺术发展,梳理“闽派”书画脉络,并期待重新确立“闽派”书画在国内的地位。 ..

  “闽派”书画学术研讨会近日在厦大艺术学院音乐厅顺利举行。诸多来自北京、福建的专家、学者、艺术家等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闽派”书画艺术发展,梳理“闽派”书画脉络,并期待重新确立“闽派”书画在国内的地位。


 

  记者了解到,“闽派”概念古已有之,其缘起于宋,经元明时的发展,到清代已形成具有一定特征的闽派画风。艺术评论家、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讲师陈亚力表示,当时,一些出身贫寒的职业画家吸取当时主流的文人画风,把福建艺术推向雅俗共赏的境界。陈亚力说,“闽派”彼时虽未在名义上正式确立,但确已发生了实际影响力。

  据专家解读,“闽派”书画的特点是色彩艳丽、画种丰富、百花齐放,花鸟题材更是丰富多姿。此外,名家辈出同样是福建书画艺术发展史上的显著特征。时至今日,闽籍名家依然在我国书画领域占有重要地位。遗憾的是,由于地理、历史等因素,福建省内各派画家交流有限,未能在创作中形成合力,没有建立起闽派的影响力。

  一个画派是一个区域的文化品牌,是城市或者区域知名度的重要支撑,。主办方希望,通过研讨会能先行组织并开展关于闽派书画的理论研究等基础工作,构建出闽籍画派完整体系,勾勒真正的“闽派”风格,并以“闽派书画”拉动“闽派艺术”,推进本土文化产业的发展。

  王来文:我们不是“造派”,而是梳理

  历史上,“闽派”艺术家曾有过辉煌的成就。而今,在传统美学的现代转型过程中,“闽派”艺术家更是做出了重要贡献。无论是温和转型的在传统架上绘画,还是探索当代艺术,“闽派”艺术家在许多层面上,甚至起到引领全国艺术前沿的作用。

  我认为,此次我们并非打造“闽派”,而是对“闽派”进行梳理定位,再来思考我们当下的美学方向。研讨多了,“闽派”的传承脉络和美学追求慢慢就清晰了。

  另外,我也建议,在谈“闽派”的时候,还应该谈对海外的影响,尤其是对东南亚国家的深远影响。在梳理闽派文化时,我们不能忘记走出去的闽籍文人,更不能忽略走进来的非闽籍文人,这样才会在研究上更完整。

  在“闽派”书画梳理方面,我们的学术探讨之路还很漫长,需全省美术界同仁潜下心来共同思考、共同努力。

  罗礼平:外界对“闽派”艺术印象模糊

  明清时期,福建画坛经历了两次发展高峰,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如史料记载的明代宫廷103位画家中,闽籍画家有20余席,占据总人数的五分之一;而晚明吴彬、曾鲸及清初以上官周、华喦、黄慎等为代表的汀州画家群,开拓时风,事实上已经形成了具有区域文化个性的画风,对近现代中国绘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既有的中国美术史论著,往往把历史上著名的闽籍画家归入其他区域画派行列,忽视或弱化了福建特定的区域文化个性特征。如明代的李在、边景昭等归入浙派;清初上官周归入娄东派,华喦、黄慎归入扬州画派等。总体上,学术界未将福建绘画放在整个艺术发展史范畴及特定的地域文化视野中综合考量、系统深入研究。可以说,迄今为止,外界对福建艺术发展概貌、对“闽派”艺术的印象仍十分模糊。

  于洋:闽籍画家善开拓重实际

  近年来,新的画坛流派越来越多,一时间打造地域性画派成为热潮。对此,我的观点是,多关注画坛,少谈些画派,因为画派的形成与建构,无论对于美术史还是对于地域性文化的发展,都堪称是“百年大计”。

  事实上,画派的形成十分不易,一些画派是本来就有、实际存在的,也有一些是通过后天打造、追溯而“证明”出来的。拿我们今天讨论的“闽派”来讲,我认为应属于前者。闽文化比较特殊,很多我研究过或认识的闽籍画家,从郑思肖、黄慎到林琴南,再到当代画坛中的一些闽籍名家,都有一个性格特点,就是坚定甚至固执,善开拓重实际,意志力强,这就造成他们有创造力但不急于开新、开放性与封闭性并存的特点,这一点在“闽派”研究中值得重视。

  画派的建构往往是水到渠成的,可以归纳和引导,而不宜以功利性的打造心态去强求。同时,画派也可由一些更小单元的地域流派所组构,并由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大家所引领。“闽派”书画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文脉中发展而来的。

  朱万章:多举办研讨会,培养好传承人

  成立“闽派”书画研究中心意义重大,可以系统地对福建地区的书画展开梳理与研究。对福建书画影响较大,远的如曾鲸,他创立的波臣画派对明末清初的人物画影响甚巨;近的如伊秉绶,其书法影响到晚清邓承修、邓尔疋等人,因他而产生的“伊面”至今在港台等地区长盛不衰。

  “闽派书画研究中心”成立后,要做的事有很多,可谓任重道远。一方面,要对海内外所藏的“闽派”书画进行梳理,可慢慢收集整理,形成系统材料;另一方面,应组织人员对福建书画文献进行编纂、编校、出版,比如《闽中书画录》、《福建画人传》等,让更多人了解福建绘画的历史、底蕴、传承、艺术特点等。再者,要做大“闽派”书画,除了对福建本土的闽派书画创作者及传承人进行有效的培养外,还可积极引进北京、上海、台湾等地的专家、学者到厦门,并组织大型的展览、出版专刊,或者到文化主流地区如北京等地举办展览,开研讨会等。

  最后,我建议出版更多系列“闽派”书画研究丛书和不定期的刊物,让更多人能对整个福建书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有更直观的认识。

  童焱:福建地域特色影响语言影响画派

  福建的文化发展非常独特,这跟地域有关系。以语言发展为例,山东有山东话,河南有河南话,这些省份的人用自己的方言在省内基本上可以完成内部交流。但是福建就很不一样,福建有闽东语系、客家语系、闽南语系等,用自己的方言根本没有办法完成内部的交流。这样的地域特色在影响语言的同时也影响了画派,福建有仙游画派、福州画派、诏安画派等,是福建内部的矛盾性和特殊性的体现,又促进福建艺术的百花齐放。

  福建文化是一种在历史中形成的形态特殊、内涵丰富的区域文化,其影响不止在国内,在国际上,华人文化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闽派”画作非常有特色,在研究画派的基础上要尊重历史,“闽派”目前还不能算一个既定的事实,而是一个探讨的话题。

  林良丰:张晓寒是“闽派”代表人物

  明清以来,福建名家辈出,以闽西、莆仙为先导,继而诏安画派随之,精彩纷呈。其中,厦门画家也是不可或缺的。

  在上世纪50年代初,厦门鹭潮美术学校创立,之后,杨夏林、张晓寒、许霏、顾一尘、石延陵、王仲谋、孔继昭等艺术界前辈开始逐渐凸显并受到关注。此外,罗丹、高怀、林英仪、张人希等人也一起照亮了厦门画坛的一片天空。

  个人浅见,“闽派”必须具备有别于其他画派的福建元素,也就是福建特有的山川地貌、人文情怀与民风习俗。张晓寒、杨夏林便是在这方面深入探究的一代大家。张晓寒在福建生活了三十几年直至去世,他对福建山水的热爱深入骨髓,同时又喜爱杜甫、陆游、辛弃疾的诗词,这使他具备文人士大夫的“志”与“义”的同时,更与当下现实生活的理想与审美观相兼容。在他的画面上,直接以强其骨的中锋笔线来塑造山川草木,在刚健的线条骨架上,他又赋予其层层的墨与色的渲染,使其作品具有福建人所具备的拓展强劲,又兼备文人士大夫的刚毅品格。

  可以说,他笔下的山川都具备拟人化的精神和灵魂。闹元宵、九龙江畔、姑嫂塔、武夷山歌等一大批画作,不仅将福建元素融入画面,更表达了一个时代、人民的喜怒哀乐。

  自觉的人格修养和自觉的艺术创作,是晓寒先生的人格魅力。集人格、诗情、画意、胸襟及区域特征等因素为一体,这就是晓寒先生的大成,也是“闽派”山水画的高峰。

  本次活动由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厦门市美术家协会、厦门市书法家协会、厦门大学艺术学院联合主办,海西晨报社、福建省定佳拍卖有限公司共同承办,邀请一批业界大咖参加,包括福建省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省美协副主席王来文,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书画鉴定家朱万章,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张立平,厦门大学美术系主任陈金华,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于洋,福建省美术馆副馆长邱志军,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何光锐,集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赵胜利,集美大学文艺理论部主任程原等。http://www.dzwenhua.com/

上一篇: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需要一场打假 下一篇:(大众文化网)聚焦“亚洲水墨的..
分享到QQ空间
相关文章
 
  已有(0)条评论
 
 
账号: 密码: (注册 | 登录)  验证码:
 
最新文章 热门点击
图片新闻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中心 | 合作伙伴| 收藏本站

大众文化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版权属于大众文化网所有。用户仅可为个人的非商业使用,下载或打印网页上的内容摘要

未经大众文化网书面许可,严禁以摘编或任何类似方式转载网站内容。合作:dzwenhua@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2022 大众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