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商会频道: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吉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山西| 辽宁|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台湾|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艺术资讯
从艺60年 李延声艺术展今日隆重开幕 展出300余幅作品
2016-09-24 15:35:20   作者;大众文化网  
  【大众文化网讯】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等七家单位主办的“李延声艺术展”将于9月24日开幕,展出李延声从艺60年来,不同时期的300余幅作品。此次展览将全面回顾艺术家六十年来的创作历程,充分展示艺术家“笔墨当为时代立传”的责任担当。展..


 

  【大众文化网讯】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等七家单位主办的“李延声艺术展”将于9月24日开幕,展出李延声从艺60年来,不同时期的300余幅作品。此次展览将全面回顾艺术家六十年来的创作历程,充分展示艺术家“笔墨当为时代立传”的责任担当。展览内容分为四部:天下为公、智者之光、家园心声和魂系山河,分别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四个大厅展出。
 

  李延声1943年生于延安,祖籍广东,出身革命家庭,经历过战争的洗礼和贫困的磨难,亲身感受了共和国从落后走向强盛的历程。他先后毕业于广州美院附中,中国美院国画系和中央美院国画系研究生班。李延声师从关山月、潘天寿、蒋兆和、李可染、黄胄等国画大师,其笔墨受益于南北诸师,用线得力于书法学。
 

  展览的第一部分:“天下为公”《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画卷》经李延声十年酝酿,倾三载之功完成,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首次完整呈现,今年正值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以此缅怀孙中山先生。此长卷高2.50米至1.45米,长度过百米,共由20幅经典画作构成,以组画和画卷结合的中国画笔墨形式,画面以黑、白、灰为主要颜色,呈现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光辉一生。李延声为创作这幅百米长卷,他在浩如烟海的文献史料中追寻中山先生的足迹,仅收集的历史照片就达数万张,十年间数十次前往中山以及广州、上海、南京、北京等孙中山先生纪念地考察写生,可谓“搜近尽万象打草稿”。
 

  第二展厅:智者之光。展出李延声近二十多年来,以毛笔创作的百余幅中外名人写真系列,其线条简约、准确、灵动,富有血性与生命力。李延声曾给贝律铭画像,贝律铭看完后当场即题辞:“此画传真又传神” ,予以高都赞美。
 

  第三展厅:家园心声。展出李延声从艺60年来,一批表现祖国山河、风土人情的中国画精品力作。特别是艺术家李延声先生年届古稀辗转于田野间,寻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以毛笔为传承人写真画像,以清新文笔的短文记述传承人的特点及技艺传承项目的文化内涵。这些人物编入《神工》一书以传后世,被赞誉为“史来第一本以绘像方式为民间艺人树碑立传的画集”。这是李延声先生以艺术家的身份实践文化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第四展厅:魂系山河。《魂系山河》巨画由“屈辱条约”、“将士殉国记”、“销烟气如虹”(核心,描绘了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场景)、“慷慨赴同仇”、“三元里怒潮”和“圆明园沉寂”这六个历史故事组成。《魂系山河》是20世纪90年代创作的,经过长期酝酿,历时两年完成的国画巨制,此画是80年代《正气篇》的延续。这里有必要谈一谈《正气篇》: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外国文学名著解禁涌入中国,艺术家们纷纷把目光投向西方,模仿西方,学习西方的新观念和新知识,有的艺术家踏上折中中西的道路,有的则反抗传统。当时学界涌现“尼采热”、“萨特热”和“弗洛伊德热”等,许多人对现实主义或是写实感到厌倦,尤其是对写实的中国人物画更是厌恶。在这样的环境中李延声选择了坚守传统,深入研究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李延声在1983年读到《华夏正气篇》一书,被“讲风骨,重气节”的爱国诗篇所感动,于是他用两年的时间,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画像,包括屈原、郑板桥、文天祥等。李延声于1985年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正气篇人物画展”,作品广受赞誉,这些为他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回到《魂系山河》,接下来聊一聊《魂系山河》背后的故事吧。在创作《魂系山河》时,他听着激越的贝多芬《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当他从画架上摔下来时,自己竟对此毫无知觉,可见其精神集中创作的程度,为了作品的进度,他拄着拐杖忍痛继续画。为何要听着这么激动的交响曲呢?因为《魂系山河》是他对香港回归的献礼之作,想充分地向大家传达自己的心情。当他谈到《魂系山河》的创作初衷:“让人们能在纪念中沉静地反思,用对历史的祭奠,表达对现实的珍惜。”
 

  据悉展览展出将持续至10月16日,恰逢国庆黄金周,将为观众带来中国画艺术与美的独特体验。在展览结束后,李延声将其中160幅作品捐献给国家,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上一篇:2016连州国际摄影年展新闻发布会.. 下一篇: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即将举行 将致..
分享到QQ空间
相关文章
 
  已有(0)条评论
 
 
账号: 密码: (注册 | 登录)  验证码:
 
最新文章 热门点击
图片新闻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中心 | 合作伙伴| 收藏本站

大众文化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版权属于大众文化网所有。用户仅可为个人的非商业使用,下载或打印网页上的内容摘要

未经大众文化网书面许可,严禁以摘编或任何类似方式转载网站内容。合作:dzwenhua@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2022 大众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