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商会频道: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吉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山西| 辽宁|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台湾|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艺术教育
读王晓光《秦汉简牍具名与书手研究》简牍墨迹研究的新思路
2016-06-03 15:41:45   作者;大众文化网  
王晓光近年来致力于简牍书法的研究,他曾出版两部专著《秦简牍书法研究》《新出汉晋简牍及书刻研究》,且都获得兰亭奖理论二等奖,因其较为集中且突出的研究成果,被认为是当前简牍书法研究的代表。日前他又推出最新研究成果——《秦汉简牍具名与书手..


 

    王晓光近年来致力于简牍书法的研究,他曾出版两部专著《秦简牍书法研究》《新出汉晋简牍及书刻研究》,且都获得兰亭奖理论二等奖,因其较为集中且突出的研究成果,被认为是当前简牍书法研究的代表。日前他又推出最新研究成果——《秦汉简牍具名与书手研究》,这部新作选取了不同以往的角度,即从简书上的署名及书写者的视角,来探讨秦汉简牍问题,这不但是书法研究界的新尝试,在整个简帛学界也算是基于这一视角的首部专著。《秦汉简牍具名与书手研究》研究方法上力求多学科交错(书学、史学、考古、文献学等),由点及面,由小及大,尽精微致广大地谋求普遍性学术观照,其研究中比较重视新材料的运用,在此基础上进行观点阐述,因而含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上世纪初以来简帛书持续出土,其上的文字与墨迹为我们打开了认识古代世界的新窗口,对于历史、考古、文献等等诸学科研究的意义不言而喻,对于当下书法史研究及创作借鉴的价值也同样重要。就今天的书法史研究来看,简牍帛墨迹的研究价值或体现于几方面:一是简帛的书写风格、技法,产生背景、社会文化环境、学术意义等,即新资料本体的书学研究;二是由新出墨迹资料引发的对书法史、书史诸专题、课题等的新认识、新补正,乃至由此引发的书史重构问题的思考;三是这类新面世资料可能融入当代书法创作的前导性分析,书法作者对这些新资源的借鉴角度、方式,等等。
  王晓光《秦汉简牍具名与书手研究》一书中,第一章梳理归纳秦汉等简牍的具名方式与特征,书中按具名形式、文书类型、时代等三种角度给简牍具名分类,并加以阐析;第二章围绕这些具名相对应的书写主体、即简牍书写者的社会身份、背景诸问题展开讨论,其中包括吏员设置,秩次与职守,他们与简牍书写的关系等,还重点讨论了汉代书佐与简牍书写关系等问题;第三章则以历史学视角考察秦汉教育政策、吏员教育背景、官吏仕进制度等及对书写的影响等问题;第四章进行书学层面的横向对比研究,如两汉简书与铭刻体的关系,简牍书手、写碑人、碑石刻工之间的关系,以求拓宽眼界,审视整个书刻领域,分析手书系统、铭刻系统的创作主体间的异同与互动关系,着重强调“写”与“刻”的区别与关联,以及相应的两类人群作为书手身份的转换;该书第五章为墨迹形态分析,选出各时代有书手具名的例简进行笔墨解析,并简要理出两汉字体演进轨迹、文书格式变化等,这部分中有关简牍书迹的细致解析,有助于当下书法作者借鉴、应用简牍墨迹资料。
  作为上世纪重大考古发现的简牍帛、甲骨文、敦煌文书等,已是书法史研究不可或缺的一手资料,但从研究界看,对这些书迹资料的重视程度仍嫌不够,包括目前不少新出土面世的书迹材料也往往不能及时运用到研究和创作当中。上述各种资料对于上古、中古书法史的探究是颇具价值的。《秦汉简牍具名与书手研究》因相关资料的局限(如地域性较强,或较集中在某个历史时期等),某些阐述免不了臆测或偏颇,虽然如此,该作的探索性尝试及探讨的深度是值得赞许和推广的。
上一篇:江苏省国画院的“其命维新”概念 下一篇:白云:构图是画家的必修课
分享到QQ空间
相关文章
 
  已有(0)条评论
 
 
账号: 密码: (注册 | 登录)  验证码:
 
最新文章 热门点击
图片新闻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中心 | 合作伙伴| 收藏本站

大众文化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版权属于大众文化网所有。用户仅可为个人的非商业使用,下载或打印网页上的内容摘要

未经大众文化网书面许可,严禁以摘编或任何类似方式转载网站内容。合作:dzwenhua@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2022 大众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