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商铺   会员中心   登记商家
首页 > 韩印军艺术馆 | 首页 | 新闻 | 图片 | 下载 | 影视 | 商城
个人简介
韩印军
登记时间:2015-06-22
收藏本商铺 发送站内信
分享到:

艺术家官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大众文化网

访客留言
验证码:
内容:

请注意文明用语,留言内容不能超过500个字;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13992086711
联 系 人:韩印军
邮箱地址:1427988490@qq.com
统计信息
  • ·访客留言共:0 条
  • ·页面点击量:166127 次
  • 新闻动态
    ·匠心独照而艺奇 ——韩印军大..
    ·韩印军——“盛世中国”书画..
    ·韩印军---中国最具投资价值的..
    友情链接
    公司新闻
    匠心独照而艺奇 ——韩印军大篆书法欣赏
    时间:2015-06-22

    起源于西周后期,曾经作为当时官方书体的“大篆”,以其遒劲凝重、古朴沉雄而为历代书家所钟爱,三原县中年书法家韩印军先生,师法造化,本于传统,着意创新,于“大篆”书法创作实践中溯源追流,撷英集萃,缘象载意,从而形成了“高古而雄劲、苍浑而郁勃”的书法风格,受到陕西乃至国内书法界的广泛关注。

    中国书法在它亘古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一条“囊括万殊,裁为一相”的理路。我理解,所谓“万殊”,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对生活的理性认知,因为书法说到底是对生活的一种高度抽象艺术,是一种“符号化”了的生活;二是对传统艺术思维的吸纳,因为它汇集了我们民族在文字发展过程中璀璨夺目的艺术珠玑。尤其是从人类远古岁月走来的大篆,对这两点的交织,尤为明显。一件作品,能不能看出生活的陶冶熏染和前人的笔墨信息,是书法家思维方式的有力见证。读韩印军的作品,不难看出书家对自然万象的敬畏和肃穆,对传统的执着和坚守。一幅《酒中万愁散》,我们从中触摸的是书家对人类文明薪火的殷殷情怀。其核心字符“酒”字,既采自甲骨文脱胎于生活的象形,又融入后世赋予它的指事意蕴,而紧随其后的“中”字,则源自于钟鼎文,《说文解字》曰:“中,内也。从口。丨,上下通。古文中。籒文中。”我尤其欣赏他“愁”字的结体,双禾垂敛,象征节气肃杀,草木摇落。然而,它给生命主体带来的“愁”和惆怅却是通过“心”来感觉的,是主客体之间“心物交感”的审美意味。我查阅了《说文解字》中的篆书“愁”字,其上部“双禾”并无“凋垂”的蔫耷,而呈并立之象,韩印军的新结体表现了他对大自然“天行有常”的新认知,让我们将对于“愁”的诠释从与生活的外在联系提升到“美学”层面,有了“气之感物,摇荡性情,人或谁安”的诗性,其意象的内涵大大地扩充了。

    当然,自“大篆”进入艺术视域以来,历代的书家都对它的繁荣和发展奉献了超绝的智慧和才情。远的不说,近代以来的吴昌硕、已故当代书法名家刘自椟等,都曾以自己精湛的作品和精深的理论而成为一代楷模。读韩印军的作品,不难看出,无论是艺术思维还是书写实践;无论是作品风格还是章法布局,都透着吴昌硕的不拘古法,刘自椟的严谨沉稳。《敬录刘自椟先生诗一首》,其气韵的贯通流畅,其章法的险峻平和,其运笔的轻重缓急,其笔墨的枯润浓淡,都表明他对于先哲精神的本质把握和准确理解。近年来,中国书坛不断地发出“书法精神日益式微”的感慨,其实说到底,就是对于传统的漠视,对于生活的疏离,对于规律的蔑视。有些所谓的书家,离开书法内在的理路和规律,惟时尚而浮靡,惟流俗而矫饰,惟媚俗而能事,惟利益而为上,致使书法文化离开所应恪守的核心价值。韩印军的追求与探索,让我们从喧嚣和浮躁的纷乱中聆听到回归传统的足音。

    孟子说:“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清人周显宗对此做了更加明确的释读,认为“规矩可以言传,奇妙必由悟人”,从而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表述得清晰而又深刻。回归传统,不是为了邯郸学步,跟在前人后面亦步亦趋,而是要独辟蹊径,打造属于自我的艺术境界。读韩印军的作品,我觉得起码以下三个方面彰显了他艺术层面的个性特征。

    一是在艺术构思上以“气”贯之。从而带给读者以内容与形式的整饬美。“气”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标示客观存在的重要范畴,后来被引入到文学、艺术的各个艺术领域。就形式美而言,韩印军的作品“气脉”贯通,断处“形断而气聚”;连处“距密而气畅”,字里行间流荡着逶迤起伏的动感。例如他的大篆作品《闻鸡起舞》,取金文形意,而在气韵上追求“时和气润”,放而有度,收而不拘,鸡鸣人舞,浑然一体。“字有骨肉筋血,以气充之,精神乃出。”(清姚配中语)就内容美而言,他的作品大力弘扬书法艺术的“载道”精神。孙过庭在《书谱》中指出:“假合众妙攸归,务存骨气”,韩印军对此有着自觉的领悟和把握。我们从《吉祥如意》感受到儒家“和实相生”的中和之气,从《有容乃大,无欲则刚》中领略了秦人“海纳百川”的包容之气,“壁立千仞”的刚烈之气;从《茶禅一味》中品读佛家绝尘弃俗的宁静之气,道家的无为之气;从《慎独》中内省修为的“求己”之气。特别是《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以丰富而又灵动的线条语言、凝重朴厚的笔触、浑然大气的结构,将中华民族尚礼、重德、和谐、中正的人文精神表现得隽永而又庄重。诚如清人王船山所说:“道者,器之道;器者,道之器也”,线条、笔墨都不过是一种特殊的话语系统,是为“载道”服务的。韩印军“大篆”作品充分说明,“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他作品的生机来自于赳赳大秦的文化气质、烈烈大汉的文化气韵、勃勃盛唐的文化气势,也凝聚着他个人重修为的文化气节。

    二是在艺术节奏上以“韵”统之。北宋范温在《潜溪诗眼》中指出:“凡事既尽其美,必有其韵,韵苟不生,必亡其美。”认为韵能够“包括众妙,经纬万善”。韵为作品带来的是生机、是高雅,是喧响,是旷远,它是一种处在动态中的节奏感和旋律感。从这个意义上说,书法就是一种无声的韵律。书法是线条艺术,它只有在带给读者“婉而通”的节奏美、旋律美时,才算实现了完整的审美表达,故而孙过庭在《书谱》中特别强调“篆尚婉而通。”韩印军的大篆作品处处彰显出这种美学追求。如《至乐同天地》中,其落笔,重求千钧,轻仪蝉翼,体现出对运笔过程中提按、绞转的辩证统一。其墨色,浓如烟云,淡如岚霭,有“青山淡远而含靥”的画意风韵;其枯润,枯时飞白散雪,润时酣畅淋漓。他注重开笔时求湿润,给人以丰腴润泽之感;收笔求枯笔,于苍劲古雅中求朴拙老辣;再从布局看,体现出破与立的彼此呼应,险与平的相互制衡。如“地”的简约与“翰”的蕃绚;“树”的枝繁叶茂与“又”的洒脱飘逸,都使得这幅作品富含抑扬顿挫的乐感,透着起伏跌宕的诗性,正所谓“情韵深远”、“气韵深长”、“风韵婉转”。还要指出,线条语言在韩印军的美学创造中占有重要地位,不惟灵动丰富,而且极具张力和弹性,《宁静致远》对于线条形式美和内涵美的结合具有一种审美的自觉。

    这种追求,在其他作品中也随处可见,足见在他的审美视域中,“韵”是主导创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是一种稳定的学术思维。

    三是在艺术的品味上,以“趣”揽之。中国书画艺术素来就有“意趣”一说。所谓“意”,是指作者的审美价值取向和艺术境界,其间即含有时代精神的“大我”情怀,又含有艺术家个人的理想和追求;所谓“趣”,乃是指由艺术家个人阅历、生活氛围和性格气质所决定的情趣,是构成书法家艺术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宋人张琰说:“词以意趣为主,不要蹈袭前人语意。”韩印军生活在“翰逸神飞”的当代草圣于右任和篆书大家刘自椟的故里,接三原人文氤氲“地气”,得秦山渭水精华,铸成他追求静雅、敦厚、高朴、沉稳的性格旨趣,并在自己的书法作品中得以“发于内而行诸外”的表现。欣赏他的作品《水自石边流出冷》,厚重中隐含飘逸、刚锋中亦露温婉、大气中不失谨严。不难发现,他笔下飞动的线条,所承载的正是他个人意趣中仁山智水的统一,性格中刚与柔的相济。而一幅“厚德载物”,则把作者宁静、淡泊、平实的人生态跃然纸上。我想,这正是他的作品继承传统而不拘泥于传统、反映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博采众长而超越自我的重要原因。

    我这样评价他的大篆作品,并非说他的成就可以与当代书坛大家相提并论,也不是说他的作品没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但我认为,“书成一家方为高”,他已经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只要沿着这一条路子走下去,辉煌的前程必然属于他……

     

    作者简介:杨焕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咸阳市作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