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商铺   会员中心   登记商家
首页 > 张志庆艺术馆 | 首页 | 新闻 | 图片 | 下载 | 影视 | 商城
个人简介
张志庆
登记时间:2015-05-25
收藏本商铺 发送站内信
分享到:

艺术家官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大众文化网

访客留言
验证码:
内容:

请注意文明用语,留言内容不能超过500个字;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537—4891082
联 系 人:大众文化网客服
邮箱地址:dzwhkf@163.com
统计信息
  • ·访客留言共:0 条
  • ·页面点击量:166321 次
  • 新闻动态
    ·[评论] 森严冷峻 遒劲顿挫---..
    ·[评论] 谈我的书法创作
    ·书风·个性美的意义----再谈..
    ·碑意融入笔底 帖韵流溢毫端..
    友情链接
    公司新闻
    碑意融入笔底 帖韵流溢毫端——张志庆书法创作评析
    时间:2015-05-25

      70后书家张志庆先生在书法上,走了一条从碑到帖的路子,这是自清代碑学盛行以来,许多书家常见的一种学书模式。也比较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总体审美意识。他从学碑到师帖的转换,既是一种个体的选择,也是时代风气使然。他迅速能够以二王、书谱一路作品在近二十年以来的国字号展览上频频入展获奖,事实上就是当下所提倡的“新帖学”逐渐成为展览主流书风的一种极好验证。

      碑帖兼容是当代书法的主流态势,原因就在于明末帖学颓靡,书风柔弱,进入清季,包世臣、康有为大声疾呼,著书立说,倡导碑学,把北碑提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概括了魏碑的“十美”。然矫枉过正,其后所出现之新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就连康有为本人也逐渐认识到过度贬抑帖学而单纯取法魏碑是很难走下去的。故在民国时期,很多有识见的学者、书家都开始尝试碑帖兼容,试图寻求一条更为广阔的通途。

      在新时期展览文化风行以来,因为此前一个特定时段内,社会意识形态的长期封闭,人们思想之压抑,由来已久。故书法复苏之后人们还比较热衷的唐楷便随即不为大家所看好,渐次推出了展览的舞台。一时之间,魏碑行书以势不可挡之势风靡书坛,成为中青年一代书人追捧的热门。理论批评家们在有意无意之间曲解傅山“四宁四勿”,进一步误读康包之尊碑抑帖,以致出现许多偏差,丑怪恶札、面目可憎之所谓创新之作大行其道,混淆了人们的视听。甚至“以丑为美”,以为“丑到极致就是美到极致”,欣然接受“皇帝的新装”。

      平心而论,碑与帖并不存在艺术审美层次上的高低之别,它只是中国书法的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而已。帖,放笔直书,而碑先书后刻,钟鼎彝器文字,也是和碑一样,经过了一种工艺技术的再加工。此外,民间书手在书写技术上的不成熟以及风雨剥蚀,兵火战乱等等因素和年代的久远,广义的碑派书风便多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扑朔迷离之中透着一种拙朴天真。当二王帖系经典被写熟写滥以致俗不可耐之时,碑学就成为了唯一能够医治此病的良方。反之亦然。

      张志庆学书,所贵者乃入手路子正,用功甚勤,善于思考。这就避免去走许多弯路,祛除盲目性。这也是去高等艺术研究机构去升造学习者最受益的一面。所以在学习书法的过程当中,尤其是入门的关键时期,是否有名师指点显得极其重要。古来书法大家莫不如此,更何况当今书人!有好的悟性,有名师点拨,再加上自己的刻苦用功,就可以比较顺利地解决临摹和创作当中遇到的一系列实际问题。他从一开始的以碑为法到后来的以帖为用,就是一个自身的认识和调节过程。每个人的志趣不同,对碑或帖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看法。理想中所要达到的书境也是各有差异的。魏碑的质朴粗犷和二王的流美萧散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境界,说不上孰高孰低,而在于自身的审美倾向。

      张志庆在二王帖系书风的学习研究方面,成效是十分明显的。他从孙过庭《书谱》入手,探寻帖系书法的精微细腻的笔法和自然天成的结体,所下的功夫不可谓不深。他善于学习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目的性很强,能够带着很有针对性的问题去进行思考性的练习。由于他又较深的写碑基础,并不缺乏用笔和结体的基本能力。他在找到相应的感觉之后,就能确立自己的研究目标,尽可能以正确的方法深入于其中。他写的行草书,除了首先解决好技术性的问题之外,更加注重精神气韵的表达。要让观赏者透过作品精美华丽的外在形式看到书作者思想情感的投入。再好的技术,如果不是最终为表达思想服务,不以“观道”为终极归宿,技术就永远处于形而下的低级层面,不再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作品的格调和意境也就无从谈起了。写书谱,写二王,最忌把字写得越来越巧媚,巧媚之极,便为大俗。当下二王风盛行,众多作者之间,书风雷同,除去技术上的大比拼,很少能够看到自我意识的显露。书法越来越体现出“炫技斗巧”的不良倾向,笔法、结体、章法以及形式设计,穷工极巧,从技术到技术,看不到文化精神的观照。时下展览作品所体现出来的这种集体无意识,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展览评选在无形中所形成的导向作用和急功近利思想的作祟。有时候反过来想想,这可能也是新时期的书法在裂变和成长过程当中的一个必要的过渡吧。从当代书法复苏时期对技法技巧的模糊认知到流行书风盛行时期对技法的浅尝辄止,再到现在的惟重技术,这一系列的表现其实是和我国目前的总的社会意识形态相符合的。从最初对西方文化的不理解和对传统“封建思想”的坚决抵制,到后来的不断吸纳,再到全盘接受之后出现的纷乱无序,现在就需要重新加以思考了。于是本土文化又开始热起来,孔孟学说成为时下的焦点。或许经过一番再认识,技术问题的不断解决也会迎来书道精神的新的回归和飞跃。

      从张志庆的文章可以感到,他对此也是有着理智而清醒的认识的,他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着较高的定位和期许,他懂得从什么地方入手,从哪一点上突破,这就十分难得。他说:“事先的设计和思想需长时间磨练达到入心、入理、入情,方能有好的挥运。书入高境一定是技巧、学识、思想、气质多方面融合的结果。书法是人的多方面综合素质的体现,任何一个方面的缺陷都会影响所到达的高度,暂时的拔苗助长与破坏没有区别。创作是对所学的一种检验,也是审视自我镜子,他会让你清醒,也会让你高傲,更能让你迷失方向,陷入自我的泥潭!”如果不是一个人生与艺术有着深刻体验的人,是不会有这样的认识的。

      张志庆书法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以法传情”和“以情驭法”之间有一个很好的结合点。从他的作品里面既可以看到精妙的笔法,精准的结体,又能够感受到挥洒的快意和书者的激情,他的诸多作品既有总体上的统一风格,又有各自不同的艺术感觉。魏晋书风的简古萧散,唐人书法的情法兼容和宋代书风的意趣张扬,以及当代书法的形式美感,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用笔的提按转折,应规入距,富有节奏感。结体随形就势,变化万端。墨色枯湿并用,空灵自然 。章法虚实相生,悦人眼目。形式古今结合,清新雅致。他将碑意自然融入,笔底毫端便有了几许厚重,这也正是单纯学帖者所缺乏的。他的作品没有矫情虚饰和造作之气,重在体现艺术共性和自我个性的完美表达。

      他作为一个在展览上经常入展获奖的作者,能够对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时时反躬自省,扬长避短,这正是一个青年书家已经走向成熟的表现。对于一个优秀的书法家来说,其实书法并不是他的全部,书法只是他藉此入世进而感悟人生提升品位的一个重要手段。而思想境界的高低,文化修养的强弱和自我人格精神的不断完善才是最值得书家引起重视的。当一个人为书法而书法,把书法仅仅作为一种谋名取利的技能或是手段,书法已经不再是艺术,而沦为百工之技。展览文化推动了书法在新时期的发展,激起了大家学习书法的兴趣。但它也反过来助长了浮躁喧哗和急功近利。因此,过份漠视书法展览和过于夸大书法展览的功效都是不可取的,而是应该给书法展览一个准确的定位和一个合理的生存空间。

      一个单个的个体,很难左右社会的风气,但大家共同朝着一个方向努力,未来将会值得人们共同期待。对于张志庆来说,从展览中走出之后,如何走好自己未来的路,不至于在展览风潮的影响下封闭自己,而是淡定从容地走自己的路,塑造一个更为真实而特立不群的自我,正是我这篇文章的最终主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