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商会频道: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吉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山西| 辽宁|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台湾|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孔子儒学 >> 当代儒学
热门图片
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长王大千做报告 7月9日下午,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秘书长王大千在上海浦东图书馆新馆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国学讲座。 浦东图书馆新馆是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共图书馆,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前程路88号,坐落于浦东新区文化公园北..
“深圳學人·南書房夜話”第八期日前在深圳圖書館一樓南書房舉行。本期邀請深圳市社會科學院中國思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方映靈,深圳大學文學院哲學系教授王興國和文化學者王紹培深入探討儒家與佛家的相互影響等問題,王紹培兼任主持。現場觀眾認真聆聽,積極提問。 方映靈:儒佛兩家都有人文教化功能 &ldq..
儒家文化的特质 (2015-05-10)
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温文尔雅、彬彬有礼、“仁、义、礼、智”内外兼修的人,自然是具有人文教养的人、有气质风采的人、有人的尊严的人,这正是儒家所心仪和追求的理想君子风貌。具备了这样精神风貌的君子,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够“不惑”、“不忧”、“不惧”而睿智、乐观、淡定,其..
儒家思想是否是一种哲学?这一问题是“西学东渐”以来,在与西方文化的强烈对比中,在以西为师、以中附西之心态的笼罩下才发生的。特别是随着西方文化之影响日甚一日和中国文化形态的日渐改变,以及以西方为典范的学术体制逐渐获得了普遍认同、并且牢牢地扎根中土之后,儒家思想能否成为哲学,或者说能否具有哲学的身份性而被当..
论儒家实践智慧 (2015-05-10)
  中国哲学的传统非常重视实践智慧,可以说,实践智慧一直是中国哲学的主体和核心。儒家自孔子以来,更是强调哲学作为实践智慧的意义。儒家哲学思想的特点是:突出人的实践智慧,而不突出思辨的理论智慧;儒家的实践智慧始终是强调以道德为基础,从不脱离德性;同时,儒家的实践智慧又突出体现在重视修身成己的向度,亦即个人内心的全面..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孔子是一位私立学校的老师,他要做的是对他三千弟子、七十二门生负责,孔子之所以成为“丧家之犬”,之所以四处碰壁,是因为他想用自己的道德理想来影响各个诸侯国的政治,他想将君王们变成自己的弟子。   争霸天下的君王们,需要的是谋臣,而不是道德教师,所以在实践中,孔子的所有努力..
“仁”,是儒学的一个核心概念。人们对它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就连孔子的三位高足,理解也有高下之分。《荀子》记载,孔子向他的弟子子路、子贡和颜渊提出一个相同的问题:“仁者若何?”子路认为,“仁者使人爱己”。对..
专家研讨儒家文明发展:应注意创新以适应时代变化   近期,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复兴传统文化”的呼声亦不断高涨。4月15日,“儒家文明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办,数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讨论当下“儒家文明传承及发展”等一系列问题。   清华..
21世纪人类面对的最大焦虑是自我身份认同与全球一体化、同质化的冲突与张力所带来的困惑。面对全球化不可逆之时代大潮,生活于浩瀚宇宙、一个淡蓝色球体上的人们都会问:我是谁?我、你、他有什么不同?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大会上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
儒家谈人生,首重修养。在这方面,孟子的体验可谓深刻。他描述自己如何做到“不动心”,并且培养了“浩然之气”,还指点了人心修养的具体步骤。这些体悟与见解,对今人而言,仍不失启思。   孔子之后一百多年,到了战国时代中期,出现了孟子。儒家思想以“孔孟之道”为代表,因此孟子学说值得我们认..
“文明”一词出自《周易》贲卦的彖辞“文明以止,人文也”,又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由此可见,“文明”在中国固有的文化系统中其基本意思即是指人文教化,其目的是要化成天下,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使社会和谐,致天下太平。应该说这些也体现了儒家文明观念的基本内涵。..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大陆新儒家可能扮演什么角色,将取决于它是否能够满足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以及能够满足什么层面的要求。我们应该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出发来看大陆新儒家,而非从大陆新儒家的诉求出发来看国家治理现代化;大陆新儒家也应将自己的诉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而非相反。本文试分三个层次来分析这个问..
孔子像揭幕仪式在秦工国际举行。 王大千向秦工国际赠送儒家经典。 4月28日,“孔子像揭幕暨《论语百句》赠送仪式”在位于济南市高新区的秦工国际贸易公司举行,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王大千为孔子像揭幕,并赠送所著《论语百句》..
点击排行 评论排行
热门图片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中心 | 合作伙伴| 收藏本站

大众文化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版权属于大众文化网所有。用户仅可为个人的非商业使用,下载或打印网页上的内容摘要

未经大众文化网书面许可,严禁以摘编或任何类似方式转载网站内容。合作:dzwenhua@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2022 大众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