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商会频道: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吉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山西| 辽宁|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台湾|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家 >> 走近名家
具象绘画的变体奇葩——浅论詹建俊的油画艺术
2019-03-08 10:49:00   作者;新华网  
.

  目前,在我国那些不断探索和创新自己艺术风貌的油画家们是我国油画发展最生动的因素和最可宝贵的推动力。在年富力强的油画家中,詹建俊就是其中之一。

  詹建俊善于以更多的浪漫气息和多情而敏感的心灵去发现、提炼生活中的美,从不满足于表面生活的摹仿。他创作了大量历史画和人物、风景、静物等。这里选刊的几幅写生和小品,概括洗练,明快单纯,注重水彩、线条的节奏感和运动感,富有音乐性和抒情色彩。 

詹建俊,中国油画家。满族。1931年1月12日生于辽宁沈阳。自幼随父移居北京,并喜爱绘画,初学传统工笔人物画。1948年考入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科,学习油画;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留校作彩墨画系(今中国画系)研究生,师从蒋兆和、叶浅予;1955~1957年在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的油画训练班学习,所作油画《起家》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并获铜质奖,毕业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等职。詹建俊从事油画教学、创作数十年,其油画造型坚实,结构严谨,手法简练概括,用笔洒脱,色彩强烈,风格爽健豪壮,富有诗意和音乐性。代表作有《狼牙山五壮士》、《高原的歌》、《潮》等,出版《詹建俊画集》。

詹建俊作品

詹先生是用画笔塑碑的艺术家。这种纪念碑的形式之所以如此突出而感人,首先在于詹先生善于将时代性的东西直接地把握而为一种当下的、具体的显现,一个个性化的实存。这种显现和实存被给予了生动的个性生命,给予了纵浪大度的写意描绘。无论是“潮”中的挺立者,还是“大风”中的逆行者,或者是沐着阳光的藏女与牦牛,都是这样的生动的生命实存。但是这种实存又绝不过分,这种纪念碑方式承载了某种情绪姿态,却又不使自己陷入某种实存的细节。那写意描绘将人景相融,适度地把握着个性生命与实体固化之间的界线,激发着个体化实存所可能具有的普遍处境的感受。正是在这种激发中,那写意的用笔用色往往以突如其来的方式,指向某种诗性的潜在的可能性,强化着纪念碑的寓意效果。如果我们将个性化的描绘视为具体的存在,如果我们认定写意是创作者的存在方式,而在绘画的瞬间让其未来走向自己,如果我们将挥洒视作某种非规范的表达来指向原创的可能性,那么,这就创造了创作者之存在的特殊的时间性—我们习惯称之为时代性或时代的精神性。它依托真实生动的实存,一方面超越瞬息的时间性而趋于隽永;另一方面又超越实存自身而被理解为普遍的精神存在。同时又将这种瞬息与超越、个性与普遍纠结地包含在纪念碑般的表现之中,包含在其自身之中。

詹建俊作品

詹建俊先生的笔下成长着一批树:雪树、风树、秋树、春树、老树、枯树。这些树都有着一种重负,一种交叠着危难与生机、错置着朽没与开端的重负。所有这些树,都处于中景的位置,让我们仿佛直面某一类生命。这一类生命既是具体的、独特的生命个体,又是普遍的、隐在的生命整体;既不是某个现成的生命,又不是某些生命元素的抽象组合。这一类生命具有面临毁没危机之时返回自我生机的可能。

  描绘这样一类生命,根本上说,是要善于激发生命的,是要敢于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这雪,这风,这四季荒寒,这生命老朽,都并没有显现出毁没的痛苦,而是作为树体的一部分—最生动的一部分来楔入树体之内,让毁没和新生并峙在每一条分杈之上,并峙在每一道疤痕之上,树体因这毁没和新生的并峙而生动。一方面毁没拉开了一个空隙和对比,变得不可遏止,另一方面复活也变得迫不及待,更为坚定。它们时刻交叠在一起。那红叶与枯干交叠在一起,那新藤与朽洞交叠在一起,那雪压与挺立交叠在一起。那毁没在哪一个刻度上显现,新生就在同一刻度上萌动。我们正是从毁灭与新生的种种感觉的总和中获取一种完整的生命情感。在这反复交叠的生命之情中渐渐清晰的正是生命作为一个独立孤行者的沧桑而又充满新生的形象。

 
 
詹建俊作品

詹建俊喜欢到原始荒芜的自然景区或边远的、寂静的人文景区旅行写生。倒不是像高更—因为厌倦了而逃离人类文明,而是乐意从原始生态的大自然中,去寻找那些少异化的纯真心灵;发现那些契合自己个性气质、审美理想和精神追求的人、生命及自然景观,便于借助造化之力,通向物我一体、天人合一、情景交融、恢弘博大之境。如果说青年时代詹建俊的油画,较多地侧重于客体世界再现性的“写景”,那么20 世纪80 年代以来,进入风格成熟期的詹建俊油画,就更加自觉地以恢宏的精神性,强烈整一的形式感为指归,走向侧重于主观世界表现的“造诣”了。

  白马,看来是詹建俊精神生活中的主角。马,时时出现在他笔底,或近、或远、或屹立在风雪旷野之中,或徜徉于蓝天白云之下。他们在风里飘洒着鬃毛,精神独立不羁,天地又何其旷远自由!他也喜欢画树,秋天的树,似乎最具魅力,逆光耀眼,露灵深沉。大团块的树,往往只见闪动中的影像—有时红艳似火,有时黄亮如金。厚积的油彩直接借助中国毛笔运旋点拽,形成自然雄浑的肌理效果,看来是如此瑰伟如此辉煌、壮观!秋风里树林在摆荡,似在拥抱、对语、应和、歌唱。以色点组合的笔趣,显现出秋天的风,追逐、掀动的落叶,好像精灵,在大气里回旋起伏,那强劲的节奏韵律,似可听到它在抛撒出阵阵秋声!

  强烈整一的形式感,是詹建俊油画艺术思维的枢纽,是他开启油画创作内容和形式深层奥秘的一把钥匙,也是凝聚特定精神内涵、拓展恢弘意境的独特意匠手段。如《瀑》、《绿野》、《回望》等,其色调、韵律、动静对比、纵横曲直线形的总体构成,无不以强烈整一的形式感,作大块文章,寓合深层的精神性。近作《升腾的云》,是将恢弘博大、强烈整一的美推向极致的杰作。祈祷状的藏族少女,低头合掌,站在一片霞光之中。虔诚的心灵与升腾的红云,内外交相辉映,融为自然宇宙间鼓动万物的“气”,形成和谐流荡的音乐感,也充满着纯一、净化的精神,透露出人性的高贵和庄严,寄寓着对命运、对未来幸福的祈求和向往。以少女意象为主体,突破纯感性的美,创造一种茫泱无垠的大境界,这在中国油画史上少有,在近百年世界油画史上亦属罕见。
 


  浪漫激情,东方神韵—詹建俊油画风采另一个鲜明的特色。

  詹建俊创作的油画岩、瀑、树和藤系列,那高洁不屈的精神意志,顽强的生命意态,抗争式的生存希求,往往令人想起曾出现在同一位画家笔下那跳崖的五壮士风采。艺术家仿佛以他的浪漫激情为所有的、战斗者的生命谱写永恒的进行曲,曲调既高昂又含蓄、既豪放又柔情、既沧桑又轻灵,充满着东方神韵,一种对立统一的美。例如:巨岩石壁色团中的一棵松树,在那已枯死的树干旁,顽强地伸展出一片宝石一样的翠绿;那生命终于挣扎出来的风发意象,它的激荡力、召唤力,甚至超乎一棵直冲霄汉的劲松之上。20 世纪90 年代,詹建俊透过对新疆古老的穆斯林墓地的回忆,重新产生画树的冲动:《倒下的树》、《枯树中的一片绿》,连锁反应式地画了苍凉的树、饱经风霜的树。与以往一些直观感受得来的图像有所不同,感性中注入了理性精神,达到感性和理性的平衡。“荒天古木”本来是中国传统绘画屡见不鲜的主题,詹建俊以他中国画和油画的双重素养,将传统的艺术心灵转型为油画中崭新的精神形式和审美形式。那古老粗壮欲扑倒的树,那倒下又曲曲弯弯拼搏而起的树,更加涵泳着超越浪漫的情调,隐藏着苍茫幽深的人生。这些经过了艺术升华、再升华了的意象,来自丰富的人生体验和复杂交织的多种精神元素,也就不是某一人或物、某些具体历史篇页、某一段坎坷经历、某几种生死衰荣的简单直接的再现或投影。在那些断裂扑倒、痛苦挣扎的古树背后,满是浓浓覆盖的灿灿红叶,与硕大的英灵遗骸构成强烈对比,仿佛交响乐的浑厚和声。正如詹建俊自己所说:“是为生命的壮烈,精神的不朽,奏出的安魂曲!”—是诗情与哲理的融会统一,是升华到高层次的东方神韵。艺术家关于树的沉思还在继续,每一幅表现树的油画作品,也许就是艺术家用他饱和的激情、色彩,用图画写给他所热爱的世人的一封长信,写给当代,也写给即将跨入的新世纪。
 



笔语言的再创造


  随着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再发现,当代有见识的油画家们开始意识到,写意性转型到油画领域,将发挥极大魅力。詹建俊油画艺术的写意性,作为一种富东方意味的形式语言,是伴随由写景到造境的走向才得以升华的,也随着主体精神的强化而自然融会贯通。苏东坡云“始知真放在精微”,“笔所未到气已吞”,一语道破“写意”之“写”的实质:在于精神节奏流荡的气韵,在于吞吐大荒的气势,在于容纳天地之美的胸襟,在于解衣磅礴自由挥洒而不失其精微的力度。这也是詹建俊所追求和逼近着的一种境界。

  早在20 世纪50 —60 年代,青年詹建俊为借鉴西方古典各家学派,包括现代艺术的手法,他时时闯入“禁区”,测幽探微,大胆实验。有时强化色线,有时崇尚变形,有时趋向平面,有时近于装饰,这在当时被视为危险的“形式主义”偏向,却为后来开拓油画语言的写意性作了铺垫。素描功底、写实技巧、中国画素养创造了才情兼备的詹建俊。“文革”前,单以肖像画而论,其优异之作已兼得“气、韵、神、情、意”,文革后,继之以持续的探索,进一步发挥了“写”—中国艺术特有的意笔语言的真精神。如《飞雪》,整体构成向平面化倾斜,原色块大面积堆铺与意笔的画龙点睛法相协,极富张力地传达出“冰雪世界里的一团火”、“雪中红莲”的意象,单纯中显高贵,豪放里有精致。

  再如《高原情》,蓝青色调,狂草式大写意,如飞如动,只觉虚幻的空间,满幅无声的山涛,为憩息漫步的马,造就了奇异浪漫的气氛。这是绝妙的诗,是绝妙的人生,也是纵笔横斜、任情挥洒、极富意笔语言的表现性。《枯树中的一片绿》,全然超越三度空间,色线奔放,与空白交织,大笔写出半真半梦的神奇境界。

  詹建俊将写意精神和意笔语言的流动变化,通过再创造,成功地运用于油画艺术之中,为传达他意念里的恢弘境界、浪漫诗情、东方神韵,找到了十分契合的运动节奏和现代形式。詹建俊认为,“西方的表现主义相通于中国写意画,中国大写意其实就是东方的表现主义”。这一创见,基于他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中的体悟,为中国油画自具风采,汇入世界油画的大海巨潮,打开了一道闸门。 ——文/高蕊



詹建俊作品



詹建俊作品



詹建俊作品



詹建俊作品



詹建俊作品



詹建俊作品



詹建俊作品

上一篇:国家非遗“平定武迓鼓”:响在“.. 下一篇:【辉煌40年】当代连环画代表人物 ..
分享到QQ空间
相关文章
 
  已有(0)条评论
 
 
账号: 密码: (注册 | 登录)  验证码:
 
最新文章 热门点击
图片新闻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中心 | 合作伙伴| 收藏本站

大众文化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版权属于大众文化网所有。用户仅可为个人的非商业使用,下载或打印网页上的内容摘要

未经大众文化网书面许可,严禁以摘编或任何类似方式转载网站内容。合作:dzwenhua@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2022 大众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