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商铺   会员中心   登记商家
首页 > 王厚祥艺术馆 | 首页 | 新闻 | 图片 | 下载 | 影视 | 商城
个人简介
王厚祥
登记时间:2015-05-25
收藏本商铺 发送站内信
分享到:

艺术家官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大众文化网

访客留言
验证码:
内容:

请注意文明用语,留言内容不能超过500个字;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537—4891082
联 系 人:大众文化网客服
邮箱地址:dzwhkf@163.com
统计信息
  • ·访客留言共:0 条
  • ·页面点击量:163403 次
  • 新闻动态
    ·濡染大笔何淋漓-------读王厚..
    ·看 好 厚 祥——王厚祥大草作..
    ·关于书法学习和创作问题答《..
    友情链接
    公司新闻
    关于书法学习和创作问题答《中国书法》杂志问
    时间:2015-05-25

    关于书法学习和创作问题答《中国书法》杂志问

        1、你是怎样理解“书法”这个概念的?

       我没有考证过“书法”这个概念最早产生的时间和背景。但从很多古代书论看,古人心中的书法概念应该是“法书”。即很有法度,能当学习范本的字。“法书”的概念,既包括有利实用的符合汉字特有书写规范的成份,也有把字写美的反应审美追求的内容。如今对“书法”概念的认识。多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待,“书法”与绘画、雕塑、舞蹈一样成为一个艺术门类。因此,现在如果给书法下一个定义,它应该是“汉字的书写艺术”。

        2、你对书法的认识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印象深刻的是什么?

    如果要划分阶段,我对书法的认识可以说有这样三个阶段的变化:第一个阶段认为书法就是写好字,这是初学阶段。刚刚接触毛笔字,一切都那么新鲜,手头上也没有更多的资料,有两本现代人写的大楷字帖,一本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的“新国歌”;一本是样板戏的唱词。感到人家的毛笔字写得真好!那么端庄、秀美!后来我父亲见我喜欢写字便把他收藏多年的,他自己上学时用过的老字帖,上海有正书局木板印刷的《柳公权玄秘塔》大本字帖给我,我看后奉若神明,如对至尊。太好了!当时就感到当代人写的字帖与之相比不在一个档次。看封面的使用痕迹和里面文字旁边的许多朱砂圈点,知道此帖父亲肯定用了多年。但翻遍全帖内外都没有一点污染破损,从中可以看出父辈对书籍的宝爱程度。后来又在大伯父那里得到了一本原拓本林则徐的字帖,精美的欧体楷书。在大舅家得到一本同样是民国木板刻印的欧阳询的《九成宫》。此外,让我十分惊喜的还有,在父亲的字帖里竟然还有一本草书,书名是《米南宫十七帖》。当时也不知道米南宫是何许人也,只知道字还能草写,与一笔一画的楷书截然不同,写出来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很神秘,这很有意思。在这个阶段里,对书法的认识就是写好字,最深刻的认识就是,好字原来还可以有好多种写法,可以有柳体、颜体、赵体,而且还有草书的写法。

    第二个阶段认为书法就是字帖上的字,学书法必须学习帖上的字。在这个阶段里,看着所有帖上的字都是好的,见哪本帖子都想学,那是一个典型的杂学阶段,颜、柳楷书,王羲之、王铎、黄庭坚、米芾的行书,怀素的草书。以至于篆隶、篆刻,无不临习。这个阶段没有明确的方向,写三个月《圣教序》,半年《松风阁》,又写一段《张迁碑》,但有一个明确的想法,那就是如果能把帖临象了,并能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去,自己的字就是书法了。

    第三个阶段认为书法既要学习古人又要有自己的追求,开始思考我要写什么字的问题。杂写多年下来发现,中国书法书体、风格太多了,都学肯定不能都写好,于是产生了第一个想法,要集中精力主攻一种书体。狂草多年来是我的至爱,同时,自己感到写狂草也比较顺手。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写的怀素《自叙帖》风格的草书就得到沈鹏先生表扬。1994年,《中国书法》杂志作为青岛培训班优秀学员作品刊登了我的草书习作。2000年,我带了一件草书习作求教于张旭光老师。张老师看后给我很大鼓励,他说:“原来只知道厚祥小楷写得好,不知道你大草也能写得这样好,你写的草书有晋人的感觉。”后来张老师又专门对我草书的学习提出了要求,要求我用五年的时间解决识草问题,作草书方面的专家。2004年,胡抗美老师到人民大学讲课,看了我的作品鼓励我说:“你是进入了狂草的。在当代中青年中,狂草你是写的好的。”同样在人民大学课堂上,我送了沈鹏先生一本作品集,先生回家后给我打电话,对我的草书提出表扬,并寄了一本他自己的诗集给我,在扉页上题写了“大作收到,狂草极佳。厚祥君正之”。2007年,看了九届国展我获得提名奖的作品(当时那件作品不是大草,而是短笔画的小草)。沈鹏先生给我打电话,鼓励我说:你九届国展的作品写得不错,有《平复帖》的感觉。同时又提醒我说:但是你今后还是要坚持狂草的创作方向。2011年9月,沈鹏先生因“沈门七子”书法展专门给我打电话,主动提出要为展览题词,同时对我近年来的草书创作又给予了很大的肯定。老师们的指引、关心和鼓励使我选定和坚定了大草的主攻方向。

    第二个想法是写什么样的狂草。魏晋、隋唐、宋元还是明清?二王、旭素、黄庭坚、倪元璐、黄道周,还是王铎、傅山?开始学草书,我只知道最喜欢张旭、怀素,喜欢他们的洒脱、开张和奔腾壮美。认为那才是我理想中的草书形象。后来边学习边提高认识,越感到写好草书是很难的。自古以来,以狂草名世的书家为什么最少?当代也有不少写草书的人,为什么能写好的人却很少?因为草书至难。草书难在什么地方?它并不难在能够会写,而难在能够写准,难在法度的严谨和笔法的精熟;它并不难在能写出草情草意,而难在要有很高的品味。于是我懂得了去写“二王”,懂得了想写好旭素,必须在“二王”上下更大功夫。那样写出的“旭素”才会更加准确,气息上也才更加高古。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一个有出息的书法家总是要面对写自己的问题。要写自己就要有取舍,取什么,舍什么决定于你的审美水平。为什么有的书家写到一定高度便停滞不前,甚至越写越差?除去有继续努力不够的原因之外,最大的问题就是思想境界问题。

    1. 你感到个人当前在观念或创作上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你打算如何解决它?

    基于以上问题的思考,我感觉自己方向上比较明确,思路上也比较清晰,当前观念上没有什么大问题。在创作上,最大的问题是技法问题。我有一个观点,叫作“艺术首先是精到的技术。”不管我们怎样讲思想、讲观念、讲审美、讲形式,最后还是要落实到技法上来。多好的审美理想,没有过硬的技术作支撑也无法实现。蒙娜丽莎那样神秘的、妙不可言的笑,维纳斯那样悠美的宛如天成的身姿没有高超的技术能够完成吗?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中国的艺术有其特殊性,比如说绘画,西方人只讲效果不讲笔触,而我们中国的国画不仅讲究画准画像,还要讲究线条,讲究每一个笔画本身的笔法,本身的美。中国绘画为什么这样?是从书法来的。中国书法是中国绘画的基础。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书法精品无一不是至精至美笔法的代表者。与此同时,中国书法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的文字性。它的唯一表现对象是汉字,汉字字法上的特有规定性它必须完全尊从。要把字写对,要把字写美。把字写对,讲的是草有草法,行有行法,楷有楷法,篆有篆法,隶有隶法,不合法,就是错字。字都写不对何谈艺术?有人说现在书法的欣赏与古人不同了,讲展厅效果,没有人在展厅里认真看内容看文字,更多的是在看形式看效果。话虽有些道理,但我们想一想,你的作品虽很好地过了展厅关,文字却经不起细致推敲,它能是一件优秀作品吗?把字写美,指的是书法作品中的文字要讲究字法。以草书为例,创作中字形变化丰富,或长或短,或宽或扁,或正或倚,但其收放必须合法、合度,不可以随意放大缩小,抻长拉扁。这个法我们要去学,要去长时间地甚至用毕生的精力去学。因为时至今日,我只发现王羲之的草书是几乎找不到一个写得不好的字,而其它历代大家却谁都没有做到。这就是难度。现在有些人只着眼于形式,而忽略字法,这是典型的舍本求末。在笔法、字法这些属于技术范畴的问题上近年来我虽做了不少努力,但与古代经典大家相比深感还有较大差距。解决这一问题没有更好的办法,一是多临帖,多研习;二是多读书,多思考。手多动,思想还要辛苦。

    1. 你对当前整个社会的创作现状和趋势做何种思考?

    目前整个社会的创作现状是崇尚传统,不断出新。我认为这种状况是健康的。因为它符合艺术的发展规律。现代书法的发展经历了一段曲折的时期,文革时期是一个断层,几乎没有了书法,之后的将近二十年时间属于恢复时期,而这个时期又正值刚刚对外开放,西方的观念又对书法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所谓“现代书法”耽误了这一代书家的不少时日。使得这一时期过来的很多书家往往先天不足。这如同打乒乓球等竞技体育,没有从小经过专业训练,打下扎实基本功的运动员,长大后即使他有再高的天赋,也不可能走上全国级乃至世界级大赛的领奖台。这些书家即使很努力,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眼界都在加厚加宽,写出的字也越发具有书卷气,但由于在传统技法上的深入程度不够,作品与古代大家相比,明显的差距是很难弥合的。而当代中青年的书法群体,他们聆听了老一辈书家深情的教训,充分认识到了传统的重要。进而不断深入传统,解剖、分析、临写、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许他们之中还有一些人不够成熟完善,但他们已经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也许他们的审美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但他们找到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当然,这并不是说当前书法创作中就不存在任何问题。比如说,风格过于相类的问题;比如说,过于追求拼接等表面形式的问题;还比如,展厅彩纸泛烂的问题等等。但我认为这些都不是根本性的问题,都属于枝节和阶段性的问题。

    谈到发展趋势,我认为也应该是好的。有了很好的基础,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在此基础上有出息的书法家自然懂得如何加强学习提升审美,如何刻苦修炼溶入社会。伟大的艺术家都应该是思想家,艺术家为什么少?因为思想家少。思想家虽少,但历朝历代都有,当代也不例外。但如果没有具备深厚书法传统功底的思想家,书法大家就永远不会出现。当代书法的创作有了这样好的趋势。前景无疑是光明的。

    1. 你怎么理解个人的创作与这个时代之间的关系?

    前面说了这一点,能成为大家的人必定是具有时代先进思想的人。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赵孟頫以及傅山、王铎,都是把自己的工作、生活、思想和他们所处的时代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人,甚至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那个时代。他们之中没有一位是专业书法家。可是你能说他们不专业吗?所以,我一直认为,在书法上,专业不专业不在于他是否专门从事书法这个职业,而在于他的创作水平是否专业。把你调到专门从事书法创作和研究的单位,让你天天写字,你不一定能成为书法家,而在书法以外的政治、经济等其它社会行业工作的人,也不一定就比搞专业的人差,而在融入社会,思想的活跃和鲜活上还要更胜一筹。基于这样的考虑,多年来我一直没有搞专业,而是工作在社会发展最前沿的职业,亲眼目睹社会的发展,亲身体会老百姓的忧乐,感悟人们思想的变化和社会的变迁。同时,我把这些社会现象与书法艺术联系起来思考,得到了很多崭新的启示。曾来德老师常讲书家要有“大书法观”,要有社会责任感,是非常有道理的。

    1. 除书法以外,你其它日常的文化生活主要是什么?

    我的文化活动几乎都是与艺术有关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读书,还有写点文章,一般也是书法类的论文、艺术评论之类,有时也写点诗词和散文。还有旅行,喜欢看与文化有关的景点,尤其喜欢山川湖海等壮观的、原生态的自然景观。书法之外如果说还有文化生活,那就是看电视,我看电视的内容十分广泛,但最爱看的有两种,一是“打仗片”,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受。特别是历史题材的“打仗片”,又振奋人心,又增长知识和智慧。其次是文艺类的节目,娱乐之外,体味各类文化在表现手段上和书法的异同,很有意思。

    比如音乐,唱歌与写字几乎是完全吻合的。什么样的歌是好歌,什么样的字就是好字。歌要字正腔圆,咬字清晰,声音圆畅;字要字法准确,线条流畅而富有弹力。唱歌要身心投入,情感投入;写字也要正气充盈。

        7、你常读的是哪一类的书籍?具体谈谈给你影响较大的几本。

    常读的书主要是书法类、艺术类、文学类和哲学类。还有一种书也是我喜欢读的,那就是人物传记。名人的足迹丰富而深刻,给我们以诸多的启示。特别是他们那种高尚的、向上的精神给我们以鼓舞使我们产生强大的前进动力。比如说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描写一个兼有政治、艺术、文学多重身份的苏东坡的传奇人生。写他如何一生保持天真淳朴;写他如何一直卷在政治漩涡之中,却能做到光风霁月,高高超越于苟苟营营的政治推挪之上;写他总是关心世事,始终抗言直论;写他如何狂妄怪癖,又如何庄重严肃;写他的快乐,他的悲愤,他的觉醒,他的顺从忍受;他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画家、书法家,还是老百姓的挚友,所有这一切都成就了苏东坡作为一位高士的境界。有了这种境界,使他一生过得快乐,无所畏惧,步履清风。他的人生经验让我咀嚼再三,也使我对艺术家的立体性有了更深的理解。艺术理论中,我喜欢研读一些宏观的理论,它能使我们对一些思想方法有一个更加准确的把握。比如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神》,研究中国历史上哲学思想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提出“庄子之所谓道,落实于人生之上,乃是崇高的艺术精神……历史中的大画家、大画论家,他们所达到,所把握到的精神境界,常不期然而然地都是庄学、玄学的境界。”他的观点虽不一定全面,但对于中国的艺术精神、艺术思想给予了概括性的思考。宗白华的《美学散步》对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进行了清晰的梳理。并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境界、手法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使我们对此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还有一些书法之外的相关的文艺理论,如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严羽的《沧浪诗话》等等,以某一种文学形式为研究对象,阐述起来就更加深入而精微。这些理论讲的虽不是书法,却对我们理解书法有着很大帮助。